肥西:三産融合 重新定義“一粒米”的價值-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6/22 09:28:49
來源:肥西縣委宣傳部

肥西:三産融合 重新定義“一粒米”的價值

字體:

  在合肥市肥西縣紫蓬鎮,有這樣一家企業,它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中國主食品加工企業10強、中國綠博會金獎……放眼安徽省食品加工市場,提到米線,必提“王仁和”;説到“三産融合”,依舊繞不開“王仁和”。

  “今年全省農業大會凸顯了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作為農業産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24年我們將繼續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指導思想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王仁和如是説。

  2023年,王仁和被肥西縣認定為高層次人才,並成功認領了人才碼。作為“王仁和米線”的創始人,他不僅打破了米線賽道有品類無品牌的行業桎梏,將一碗普通的米線打造成了享譽四方的美食品牌,更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為家鄉的驕傲。

  從農村到“米線大王”的傳奇之路

  王仁和,一個土生土長的肥西人。1996年與米線結緣,創業初期,他通過不斷嘗試和創新,提升米線産業競爭力,逐步改變了人們對米線的認知,將其從街邊小吃轉變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憑藉對糧食的深厚感情和對米線産業的執着追求,經過多年奮鬥,成功創辦王仁和米線食品有限公司,將一碗小小的米線做成了大産業。2021年,王仁和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

  綠色循環經濟産業鏈的創新實踐

  碩果纍纍的背後,是有跡可循的。在傳統食品市場面臨“破局”難題時,王仁和敢為人先,成功開拓出“三産融合,循環經濟”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構建了一個以米線産業為核心,將基地種植、米線加工、酒品釀造、餐飲管理等資源相互鏈結、相互轉化的産業鏈條,充分利用了糙米、洗米水、米線邊角料等看似無用的資源。借助政策惠農的東風,進一步完善了從種子到餐桌的生態産業鏈。

  自動化生産線的引入與産業升級

  一碗米線的背後,是自動化的産業體系。2013年,王仁和獲得兩項發明專利:《一種工業化規模生産米線的配料設備》和《應用於米線加工中的二次配料混合系統》。2015年,再次獲得了《一種應用於米線加工工藝中的浸米洗米系統》的發明專利。王仁和不僅主持制定了安徽省《米線》地方標準,還致力於提升米線産品的品質和米線自動化生産線的研究與改造。2023年,安徽王仁和米線食品有限公司的産值達到了6.3億元,較2022年增長16%以上,繳稅近2000萬元。 

  深化産教融合和人才培養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政策和當地政府的推動下,王仁和積極響應,立足自身實際開展産教融合的探索與實踐。一方面與合肥工業大學、合肥科技職業學院、安徽外國語學院等高校合作,搭建校企聯建“産教融合”&&,探索“高校+企業+人才”培養模式。把企業和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目前企業已建立5處實訓基地,實現教育、人才、産業鏈的有機銜接。另一方面,注重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廣泛參加及開展鎮域人才沙龍交流、線上線下招聘會,吸引和回引人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時,注重黨建引領和企業文化建設,以支部為堡壘,集中學習黨的政策方針、開展黨組織活動等方式提高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歸屬感,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一粒大米鏈起一個産業,一個品牌撬動一個市場。如今,經過28年的沉澱,王仁和米線作為米線飲食文化符號在全國遍佈生根。(許俊 陳璐)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