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蜀山區發力環境産業,着力打造“中國環境谷”,以實際行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巢湖水質整體達到並穩定在Ⅲ類,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巢湖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這背後有來自“中國環境谷”中水三立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撐。
據了解,中水三立作為“數字巢湖”項目系統總集單位,充分運用GIS、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現代化信息技術,並結合地面監測設備,實現了地理信息數字化,建立了天地空監測體系,構建了時空大數據&&,研發了多用途數值模型等。據中水三立技術人員介紹,“數字巢湖”&&是集監測、研判、預警、決策等系列輔助功能的巢湖流域智慧管理大腦,堪稱巢湖治理的一大“利器”。
中科智慧AI水質檢測實驗室。
在“中國環境谷”內,聚集了一批水治理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中科智慧環境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肥AI水質自動檢測中心已實現全自動檢測,一個機械手臂從放置區抓起從十五里河採集的河水樣本,自動傳送到水質檢測的全自動“生産線”,通過優化算法,效率是傳統實驗室人工分析的40到50倍。目前,這套系統還對陽澄湖、白洋淀等河湖的水樣進行分析,助力當地環保部門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理施策。
全自動水質檢測、“一張圖”智慧水務、智能化污水處理站……在合肥蜀山區,“中國環境谷”的企業用卓越的技術和豐沛的成果,為全國多地水生態環境保護注入了科技力量,守護祖國的大江大河。
今年初,由蜀山經開區安徽蜀峰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參與編制的《溫室氣體走航監測技術規範》經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審議通過並順利發布,有效填補了溫室氣體走航監測領域的標準空白,將進一步推進美麗合肥建設,為合肥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效的溫室氣體監測技術體系支撐和管理依據。
以“中國環境谷”為引領,推動綠色發展。圍繞“科創+産業”的戰略發展路徑,以“科創+”“標準+”“場景+”“生態+”賦能産業發展,短短幾年,“中國環境谷”已成為合肥市節能環保産業的主戰場,初步形成“六個一”發展格局,即創建一個創新&&,落戶一支主題基金,建成一批優質載體,完善一條産業鏈條,集聚一群環保企業,斬獲一批榮譽獎勵。環境企業數量由最初的幾十家,增長至2023年的400多家,總營收超450億元,環境産業已從“培育”走向“壯大”,形成“環境高技術研發—核心零部件生産—環保裝備製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的全産業鏈條。
目前,“中國環境谷”聚集了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0余個國家和省級環境領域科研&&,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正式成立,為企業提供國家級智力資源,促進企業創新成果就地轉化。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母基金(規模120億元)成功落戶,持續為新能源、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碳中和等板塊企業招引貢獻資本力量。(許婷婷 詹偉偉 季雲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