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
石家莊最著名的美食是什麼?
安徽板面
必定是菜單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當地人常説
沒吃過正宗安徽板面
就不了解石家莊
到河北必吃一碗正宗安徽板面
也成了游客們口口相傳的流行語
石家莊的特色美食
為啥是安徽板面?
這一切要從安徽板面的發源地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説起
漫步於太和縣街頭巷尾
大大小小的“羊肉板面”館隨處可見
“老闆,來一大碗!”
聽到顧客的吆喝
老闆熱情地招呼“裏面坐!”
太和板面
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
是安徽北部的一種特色麵食
摔上一碗麵
淋上一勺湯
太和板面的製作工藝可講究哩
以上等高筋麵粉做面胚
羊肉、牛肉和幾十種中藥香料做湯料
拉麵時先搟後摔
邊摔邊拉
待摔拉成型後滾水下面
撈起再淋上一勺秘制湯料
這樣一套流程下來
一碗色彩艷麗、鮮香四溢的濃湯寬面
便可以端上食客的餐桌了
在太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産
“太和板面”代表性傳承人李巍看來
一碗好吃的太和板面講究的
就是“一清二白三紅四綠”
一清就是麵湯特別清爽
二白就是面特別白
而且特別有勁道、有彈性
三紅就是辣椒和紅油顏色特別好看
成就了太和板面的靈魂
四綠就是小青菜特別新鮮
全部都是純手工的操作
一套流程下來
總共需要五六個小時
經過時間的沉澱
才能做出
地道、美味的太和板面
晶瑩翠綠的青菜
遇見剔透潤滑的寬面
精心熬製的紅油高湯
散發着誘人的香味
鮮嫩多汁的羊肉點綴其間
這樣一碗熱氣騰騰的太和板面
成為不少食客的心頭好
吃板面是沒什麼講究的
一大碗板面端上來
既可以小口細品
感受板面的鮮香與筋道
亦可以大口朵頤
享受攝入碳水的快樂
中途再捧起大碗喝上一大口麵湯
從味蕾到胃裏
從身體到心靈
猶如春風拂面
滿足和愉悅從心底升起
“一鹹三分味,一辣到十成”的太和板面
不僅帶動了就業
也讓美味交流、碰撞出“別樣火花”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
大量太和人涌向京津冀打工
也把家鄉的這道美味帶到北方
其中一些人就留在了石家莊等地
做起了板面生意
北方人偏好麵食
河北盛産小麥
板面分量足
兼具鹹、香、辣的口味
恰好迎合了當地人的飲食習慣
在味道的“江湖”裏
從來就沒有唯我獨尊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探索
勤勞又聰明的太和人
發現石家莊等地的人
更喜好牛肉的味道
就主動迎合食客的需求
把太和羊肉板面改良為牛肉板面
讓板面有了只屬於石家莊的味道
一份牛肉板面
有開胃的辣椒
有香氣十足的牛肉
能迅速補充一天能量
加上價格格外親民
牛肉板面便迅速成為當地人眼中
最耀眼的食物
久而久之
“安徽牛肉板面”的招牌越擦越亮
成為當地的一道特色美味
板面中透着
太和人的勤勞與精明
河北人的接納和適應
舌尖上的“雙向奔赴”
共同成就這一碗香辣、筋道的板面
創造出安徽牛肉板面
這一享譽全國的板面品牌
也成為太和人敢拼敢闖
開放進取的真實寫照
從最初的夫妻小店到連鎖品牌
從新鮮板面到速食板面
如今
太和板面在開放創新的道路上
越走越遠
不僅在全國各地都有它的身影
甚至走出國門,飄香世界
據統計
目前太和縣約有10萬板面從業人員
在全國經營大小板麵店約5萬餘家
行業年收入達百億元
小小一碗板面
蘊含着太和人對美食的認真與追求
詮釋了對生活的信仰與熱愛
從選材到製作
從麵條到湯料
每一道工序都精心“雕琢”
匠心擦亮美食名片
興一個産業
富一方百姓
闖出了自己的一片“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