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淮合作區”探新路-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5/27 10:52:29
來源:安徽日報

“合淮合作區”探新路

字體:

  在淮南人眼中,省會合肥是真的近。

  數不清的淮南人在合肥工作、買房,路邊也隨處可見“淮南牛肉湯”的餐館。

  合淮兩市,地域相接、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具備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天然基礎。正是這種近水樓&的關係,“合淮合作區”便成為合肥都市圈市際合作發展的重要&&。

  記者近日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這個創立於2021年5月的合作區,歷經三年建設,探索出了都市圈市際間協同發展的現實路徑。

  為“大廠”做配套

  5月上旬,蔚來第50萬台量産車在位於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的蔚來第二工廠下線。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蔚來粉”或許都知道這個地方,這裡是蔚來汽車重要的製造基地。

  3年前的4月,位於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附近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開工,這個園區定位為“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集群”。

  如今的園區,已集聚産業鏈上下游項目17個,協議總投資665億元。總投資287億元的蔚來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産,在産車型4款;總投資110億元的蔚來汽車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二期、總投資51.6億元的蔚來電驅動二期等一批産業牽動性強的重大産業項目相繼落戶。

  這個産業園區的地理位置很有意思,處於合肥與淮南壽縣之間,到壽縣劉崗鎮僅10多公里,20分鐘車程。龐大的産業園,必然帶來齊全的産業鏈,其輻射帶動效應是明顯的。

  比如整車生産基地,迫切需要一批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淮南市借助蔚來整車製造基地落戶的契機,吸引了45家配套企業落戶,産業分工協作之間,實現了多方共贏局面。

  近年來,合肥市與淮南市共同編制《合淮産業走廊發展規劃(2018—2025年)》《新橋科技創新示範區(合淮合作區)總體規劃》等一批重大規劃,推進10項重點合作項目及事項,互促共融、協同發展的格局逐步構建。

  利益共享,適當“讓利”

  跨市合作,付出的成本和獲取的收益如何分配,一直是件麻煩事。

  簡而言之,就是“誰來掏錢、掙的錢怎麼分”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各有自身利益考量的不同行政區域來説,尤為突出。

  合淮合作區就創新探索出一套利益共享和成本分擔機制,由傳統園區的“援建”變“共建”、由“輸血”變“造血”。

  比如,園區實行所有收支共享共擔,園區GDP、投資、産值等各項發展收益雙方5:5分成,水電氣路、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成本雙方5:5承擔。

  有趣的是,已開工的蔚來電驅動二期項目“一廠跨兩地”,廠房一半在合肥、一半在淮南,這在省內第一次實現了重大産業跨市橫向分工、跨區域布局。

  合作,最重要的就是真誠與真心,有時適當“讓利”會讓合作更加順暢絲滑。這一點,在合作區表現得比較明顯。

  在稅收方面,合肥市堅持“産業項目擺過去,把資金投過去,把稅收留下來”,不參與園區的地方稅收分成,將合肥經開區産業政策同等延伸到合作區;同時,壽縣將合作區土地出讓金用於支持園區建設,雙向賦能為園區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共享分成、彼此讓利,這樣的市際合作便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

  “管委會+公司”

  因為是跨行政區域的合作,市際合作的園區,採取什麼樣的運行機制,直接影響到運行效率。

  這就要平衡好市與市、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合淮合作區通過深化“管委會+公司”改革,逐步健全園區管理體制。

  合肥、淮南兩市選派幹部共同參與園區建設、項目引進等。雙方還共同出資成立投融資&&公司,形成市場主導、政府支持和引導的管理運營體制。

  合作區不斷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梳理13類行政管理和9類執法行政許可、授權、處罰等1568項事項,以不打破行政邊界為前提,爭取省政府將這些行政權限由淮南市調整至合肥市,滿足企業“統一行政主體、一門受理、一站式辦結”訴求,保持營商環境、規劃建設、市場監管、招商引資、政策兌現的統一性、完整性。

  強省會戰略,是被安徽近些年發展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戰略選擇,也是中西部省份發展共同的戰略路徑。省會漸強,如何順應全省域期待,發揮更大更直接的帶動作用?

  安徽“合淮合作區”的試水和探索頗具意義。以産業為紐帶,以市場化機制為驅動,以互利為目標,區域合作之路正漸行漸寬。

  (記者 王弘毅)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