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阜陽市潁州西湖游玩。通訊員 盧啟建 攝
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省文旅市場熱鬧非凡,皖北多個旅游景區的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皖北,歷史底蘊深厚,自然景觀資源豐富,但文旅發展存在適銷産品供給不足、體制機制不夠順暢、行業內生能力不強、歷史文化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問題。如何補短板、鍛長鏈,在振興皖北的背景下實現文旅振興?
“五一”期間,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以科技賦能促進文旅産業迭代,挖掘千年古城文化底蘊,創新文旅産業表達形式,賦予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新的內涵,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古城深度文旅體驗。
打好楚文化牌—
千年古韻,迸發消費新活力
“五一”前夕,“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一號墓”階段性發掘成果發布,確定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
5月1日,淮南市在該市博物館舉辦《武王墩及淮南地區出土楚文物特展》,首批武王墩墓出土的部分文物與廣大市民見面。從事楚文化研究多年的壽縣古城辦顧問李鳳鑫感慨:“武王墩一號墓出土的上千件青銅器和木漆器,其精美程度令人驚嘆。”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 度過了楚國800年國祚的最後19年……
今年“五一”,壽縣結合旅游市場下沉趨勢,將安徽楚文化博物館的楚文物特展與武王墩部分出土文物特展進行互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觀。
一塊塊楚金幣組成的金山、造型獨特的三足羊首銅尊、鋒利依舊的越王“者旨於睗”劍……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展出的涉楚文物700多件套,一件件珍貴文物,再現先秦古國的繁華。
“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吸睛無數,掀起探尋楚文化熱潮。”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副館長常遠霞告訴記者,武王墩墓與壽春城遺址遙相呼應,形成貫穿淮南市區西部的楚文化廊帶。五天假期,該館接待游客3.59萬人次,同比增長53.4%。
假期裏,壽縣還舉辦了多場以楚文化傳承發展為主題的文旅活動,讓文化流量變文旅“留量”。
咚咚咚、鏘鏘鏘……300位選手共同演奏曲牌《長流水》,高亢、激昂的鼓點,讓人們領略了壽州鑼鼓的魅力。5月2日,壽縣首屆“楚韻遺藝 青年傳承——壽州鑼鼓爭霸賽”精彩上演,成為壽縣“非遺深度體驗游”的代表之一。
“壽州鑼鼓素有‘會説話的鑼鼓’之美譽,是古老楚文化積澱的産物,入選首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壽州鑼鼓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丁駿龍向記者介紹,16支隊伍同&競技,將具有濃郁楚文化韻味的鑼鼓向八方賓朋盡情展示。
“五一”假期,全省博物館推出各類展覽300多個,“文博+旅游”“文藝+旅游”等組合擦出新火花。壽縣憑藉厚重的歷史文化,成功吸引游客近210萬人次。
打好民俗牌—
豐富載體,文旅融合新體驗
民俗文化匯演、舞獅巡游採青、非遺打鐵花……4月21日,壽縣舉辦古城民俗文化節,將游客體驗感拉滿,也開啟了“五一”小長假的文旅序幕。
5月2日上午,壽州古城以豆腐“宴賓”,舉辦千人豆腐宴。
138張桌子擺成“壽州”字樣餐&,20名廚師製作、20名志願者澆汁,一個小時出品了3697份壽縣鮮美獨特的豆腐美食——豆花,誕生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中國豆腐始於2000年前的巧合,那時的壽縣還叫壽春。”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會長方川説,漢淮南王劉安在壽縣八公山求仙問道,千百次的丹爐火花裏,一次無心“點丹”,卻誕生出影響後世的第一塊豆腐。
花開富貴、雨後春筍、五彩壽縣……精美的豆腐宴讓游客驚嘆不已,壽州美食妥妥“出圈”。壽州豆腐宴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士宏現場製作“菊花豆腐”,刀刀見功夫,讓豆腐化作千絲萬縷,如菊花朵朵盛開。
“五一”假期,壽縣圍繞“深度體驗”進行活動策辦,豐富活動載體,八大主題民俗活動分別以美食深度體驗、古城深度體驗、音樂深度體驗、非遺深度體驗展開,為游客奉獻了古城民謠歌會、古城交響音樂晚會、護城河水上對歌秀等25場次的音樂演出,打造“白天邊走邊唱,晚上仰望星空”的古城特色旅行體驗。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在壽縣古城的護城河上,一艘艘遊船緩緩而行,身穿漢服的歌者奉獻了精彩的對歌秀。琵琶行、知否知否、千里共嬋娟……“對歌+舞蹈”“對歌+琵琶”“對歌+戲曲”,船上的歌者與岸邊的舞者相呼應,歌聲悠揚婉轉,舞姿翩翩,為古城增添了一份浪漫與詩意。
“五一”假期,壽州有禮漢服體驗館與游客見面。“在漢服的世界裏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美好與感動。”在壽州有禮漢服體驗館裏,游客劉玉潔一邊體驗品質上乘的漢服,一邊沉浸在傳統文化的迷人魅力之中。
隨着皖北成立文化和旅游聯盟,我省皖北各地加大城市休閒游、城郊鄉村游、文化研學游等産品供給。壽縣古城“楚風國潮音樂節”“五四青年節主題文化活動”等活動閃亮登場,全縣旅游綜合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120%,較2019年增長150%。
打好科技牌—
科技賦能,注入文旅新動力
點擊“智游壽州古城”微信公眾號,屏幕的下方清晰地顯示雲游壽州、票務預訂、智慧停車三個版塊,每個版塊裏還設置着具體的“智慧”服務內容,讓游客一目了然。
“壽州古城的底蘊是硬體,服務是軟體。”壽縣縣委書記牛方括&&,在發掘“硬體”內涵的同時提升“軟體”功能,以更精準的服務、更有趣的項目,帶給廣大游客更舒適的體驗。
從2023年底開始,壽縣聚焦文化旅游資源,推出“智游壽州古城”,設置精選路線、酒店諮詢、攻略游記、導覽導航等功能,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後”全方位服務。
“新質生産力為文旅行業帶來了技術創新和升級。”壽縣文旅局局長郝佩中説,從旅游規劃、景區管理到游客服務,科技的應用正在改變傳統文旅産業模式,成為推動産業升級發展的新動力。
通過大數據分析,壽縣更加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産品和服務策略;人工智能技術則實現了智能導覽、語音交互等功能,提升了游客的旅游體驗。這些技術運用不僅提高了壽縣文旅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也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從5月1日起,直升機飛行員徐子正異常忙碌。他告訴記者:“直升機一次可坐3名游客,假期裏每天爆滿。”
除了直升機體驗,壽縣還圍繞“古城深度體驗”,打造極具辨識度的夜游項目,以飛龍飛鳳光影秀、無人機表演直觀展現壽縣的歷史文化。
“楚韻壽州”“常來長壽”……每當夜晚來臨,便有上百架無人機在壽州古城騰空而起,時而組成一條紅色巨龍,時而變成一隻飛翔彩鳳,讓壽州古城的夜空美輪美奐、扣動人心,與地標建築——壽州古城墻交相輝映,帶給廣大游客視覺震撼。
“今天的壽州,是一座適合慢慢品味的休閒旅游勝地。”壽縣壽州文化旅游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江波向廣大游客發出邀約:來到壽縣,欣賞楚風漢韻,聆聽歲月沉澱,邂逅春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