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稻蝦田勾勒水上“春耕圖”-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4/22 11:37:00
來源:馬鞍山日報

千畝稻蝦田勾勒水上“春耕圖”

字體:

  4月18日,在當涂縣塘南鎮南圩花津湖2000余畝小龍蝦生態養殖基地,蝦農們正在搶抓農時投放蝦苗,現場一派繁忙的水上“春耕”景象。

  “一定要選擇活力強、規格整齊的蝦苗,蝦苗脫水時間不能太長,投放時應盡量均勻分散下塘,千萬不要集中在一個點投放蝦苗……”投放現場,塘南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楊勇正在給養殖大戶詳細講解投放蝦苗的技術要點,指導養殖戶測量養殖用水的pH值、氨氮、亞硝等指標,檢查水草的生長情況,為今年的小龍蝦豐收打好基礎。

  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養殖戶們熱火朝天地忙碌着,卸苗、稱重、搬運、劃着小船,將一箱箱生龍活虎的小龍蝦苗緩緩地投放到池塘裏。“這幾天的溫度最適合投放蝦苗。今年,我們將繼續採用‘兩蝦一稻’生態種養模式,按照每畝4000尾的密度進行蝦苗投放,預計第一批龍蝦上市在5月底左右。根據往年情況看,預計畝産量達300斤,售價每斤28元左右。”養殖基地負責人孫賓滿懷憧憬地説。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龍蝦收益每年均呈上升趨勢,去年龍蝦畝産值已經達到了6500元。

  據了解,“兩蝦一稻”生態種養模式,即在池塘內放置圍網,圍網內直接投放第一批蝦苗,圍網外養殖池塘自繁苗種作為第二批蝦苗,網內網外分批養殖。待圍網內小龍蝦捕撈結束後,拆除圍網,開始養殖第二批小龍蝦。兩季小龍蝦捕撈結束後開始種植水稻。在“兩蝦一稻”的生態種養模式下,不僅投喂成本降低了,産量較單季蝦也大幅提高。

  “稻蝦輪作”模式能讓土地更肥,集資源節約利用、綠色生態、富民增收於一體,特別受養殖戶的青睞。針對越來越多的養殖戶的技術需求,塘南鎮成立了技術服務小分隊,結合農時,由鎮水産技術員帶隊,深入各塘口,對苗種的挑選、投放、消毒、投餌及病害防治等核心環節提供現場指導。同時加大“線上”和“線下”的培訓力度,高質量實施“稻蝦連作”模式,通過一田多收的方式,推動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為農民增收開闢新途徑。(通訊員 廖志偉)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