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梨子”催生的一條“鎖鮮鏈”-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4/17 16:46:17
來源:安徽日報

“一個梨子”催生的一條“鎖鮮鏈”

字體:

  “此去淮南第一州”。這是近1000年前,蘇軾對宿州的高度讚嘆。

  北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正月,蘇軾途經宿州,相邀親朋故友訪古覽勝、把酒言歡,在宿州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元宵節。興之所至,這位大文豪揮毫潑墨,一語道盡古宿州“舟車匯聚、九州通衢”的繁華景象。

  千年後的今天,宿州市交通區位優勢持續放大。大力發展冷鏈物流産業,把空間優勢轉化成産業機遇,成功申報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高標準建設黃淮海(宿州)智慧物流産業園,構建“從農田到餐桌、從枝頭到舌尖”的生鮮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冷鏈物流正成為宿州市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

  皮兒薄、彈指可破,不易保鮮、運輸——

  碭山酥梨逼出一條“價值鏈”

  “哇,超大的梨,比南瓜還大耶!”4月8日,正值碭山縣數十萬畝梨花怒放,記者來到碭山梨樹王景區,一聲驚呼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心。

  循聲而去,只見景區裏一個小攤上,當地村民徐大姐正在擺攤賣梨。稀奇的是,她的梨個個足有兩斤多重,游客們爭相舉起大梨合影。

  “這還不算啥,最大的能長到4斤多呢。”徐大姐笑呵呵地解釋,這是她去年試種的新品種,個個都是大塊頭,就連種了幾十年的老梨農都驚奇不已。

  這個季節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梨來賣呢?“這是去年産的,冷庫冷藏的,現在才拿出來賣的。”徐大姐坦言,由於梨太大,剛上市的時候價格不夠理想,她便把梨冷藏了起來,梨花節期間拿到景區來賣。“去年上市時只能賣到3塊多一斤,現在賣10塊一個,增加不少收入。”

  “你們不要擔心口感。”看到游客們在猶豫,徐大姐連忙削了一塊梨給大夥品嘗。“脆脆的,而且冰涼涼的,比新鮮梨口感好。”大夥連連稱讚。徐大姐告訴記者,她還和村民們一起租用了一間冷庫,冷藏了將近4萬斤梨,一直能冷藏到秋天新梨上市,實現反季節供應。

  “碭山梨,皮兒薄,落在地上找不着。”這句民謠生動描述了碭山酥梨個大、皮薄、汁多、彈指可破的特點,但也反映出碭山酥梨保鮮、運輸的不易。常溫保存大約一週就壞了。

  怎樣才能讓碭山酥梨持續鎖鮮,實現全年供應,增加果農收入?冷鏈是關鍵。

  先拆包、檢查果品,再套袋、裝箱,送進冷庫儲存……安徽愛澤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蘋果分揀線上,數十名女工在忙碌着。

  “我們投資2億元,新建了10萬立方米的冷庫,上馬了兩條水果智能分揀線。”公司負責人王輝告訴記者,有了超大冷庫做後盾,他們大量收購碭山酥梨、碭山黃桃、新疆阿克蘇蘋果等水果,實現跨季節銷售。

  “碭山酥梨上市時本地只賣三元一斤,通過分揀,反季銷售,個大、品質優的供應京東、山姆等大型&&,能賣到六七元一斤。”王輝説,今年公司準備收購2.5萬噸碭山酥梨,通過冷藏、保鮮跨季節銷售到全國。

  愛澤公司是碭山冷鏈産業發展中的一個縮影。

  碭山縣擁有近百萬畝連片果園,年産各類水果170萬噸。該縣也是全國水果加工第一大縣,水果年加工能力達120萬噸。正是水果及其加工品儲存的剛性需求,“倒逼”出碭山縣一個新興産業——冷鏈倉儲物流産業。

  去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新一批25個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宿州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榮登榜單。該基地位於碭山經開區,總規劃佔地面積2316.33畝,規劃總庫容118萬立方米,目前已集聚申雪冷鏈、愛澤供應鏈等13家冷鏈物流、食品加工企業,産業集聚效應明顯。

  “到2025年,力爭實現基地存量冷鏈庫容超118萬立方米,專業冷藏車保有量400輛左右,果蔬冷藏運輸率50%以上,冷鏈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程度顯著提高。”碭山縣發改委副主任宋梅娟告訴記者。

  生鮮農産品物流網絡“重要樞紐”——

  區位資源優勢奠定“産業鏈”

  2023年12月15日至17日,宿州市迎來了一場盛會——2023第十七屆冷鏈産業年會,以“産‘鏈’融合 固本‘宿’源”為主題,100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高管齊聚一堂,共話冷鏈物流産業發展。

  冷鏈物流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産業,近年來,行業規模顯著擴大。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2023年全年,我國冷鏈需求總量達到3.5億噸,同比增長6.1%;冷鏈物流總收入達到5170億元,同比增長5.2%;冷藏車保有量達到43.1萬輛,同比增長12.8%;冷庫總量達到2.2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3%。

  宿州為什麼會踩上風口融進圈?

  “宿州是‘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幹通道網絡京鄂閩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具備先發的基礎和優勢,同時還是農産品生産大市,這些為發展冷鏈物流奠定了良好的産業基礎。”産業年會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如是説。

  宿州是全國生鮮農産品加工供應與冷鏈物流網絡的“重要樞紐”,其本地消費所佔比重不足三分之一。全市生鮮農産品年交易總量約700萬噸,交易額近500億元,位居華東地區第一方陣。

  區位和資源上的優勢,讓宿州市在産業發展上找到了新方向,確定了新目標:“十四五”時期,建設長三角區域現代物流基地、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打造連接長三角地區與中部地區重要物流節點。

  目前,宿州市擁有大小冷庫300余座,庫容211萬立方米,帶動就業近萬人;現有億元以上冷鏈物流在庫項目24個,總投資73億元。宿州百大農産品物流中心已成為安徽第二、全國前五十的農産品交易中心。

  從田頭到舌尖,兩端健全體系補短板——

  “最先一公里”完善“産地鏈”

  “通過速凍技術,我們把本地的大蔥、山藥、蘋果、黃桃等蔬菜水果都賣到了日本、韓國等國家。”近日,記者在碭山縣程莊鎮龍泉寺村採訪時,村黨總支副書記鄭士升連忙引着記者參觀村裏新建的速凍蔬果加工廠。

  車間裏,工人們先將新鮮蘋果和山藥削皮,再送入自動生産線,經過清洗、漂燙等5道程序,便生産成速凍蘋果丁、山藥條。

  “你摸摸這山藥條,硬邦邦的,咬都咬不動。通過極速冷凍,能保證它的新鮮度和口感,也易於運輸。回去解凍以後就可以做菜或加工。”鄭士升説。

  程莊鎮是個瓜菜大鎮,全鎮8萬畝土地中有4萬多畝設施大棚,種植西瓜和蔬菜。

  蔬菜價格市場波動很大,到山東省“取經”後,龍泉寺村決定將蔬菜冷凍起來,等到市場高點再銷售。去年,村裏通過財政銜接鄉村振興資金投入了870萬元,山東一家企業投入1000萬元共同成立碭山民升新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條速凍蔬果生産流水線,每小時産能3噸左右,同時建了4個冷庫,總容量3000噸。

  黃桃、蘋果、大蔥、山藥、西藍花、青刀豆……幾乎各種蔬菜水果都可以速凍保存,30%—40%的産品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

  “大蔥集中上市時,本地銷售價只有兩三角錢一斤,我們和農戶簽訂訂單,協議價最低五角錢一斤。加工後大蔥段出口價格達到一元多一斤,農産品附加值提升了一倍多。”鄭士升説,今年,村裏啟動了加工基地建設,種植3000畝大蔥,1000畝青刀豆,500畝西藍花和紫薯,已經和農戶簽訂了訂單。加工廠還帶動了160人用工,每年帶動龍泉寺村村集體經濟增收50多萬元。

  説話間,鄭士升接了個電話,回來又帶來一個好消息:廣東一家知名飲料公司想要速凍黃桃丁製作飲料,已經和加工廠簽訂合作意向。“他們每天需要黃桃丁32噸,大大解決我們碭山黃桃銷路問題。”鄭士升高興地説。

  聚焦産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後一公里”,補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宿州市着力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從枝頭到舌尖”的生鮮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全市從事冷鏈物流相關企業120余家,已初步形成覆蓋上中下游的完整冷鏈産業鏈。

  與此同時,宿州市冷鏈物流産業也面臨着産業政策和標準進一步完善、物流樞紐建設層級有待提高、應用和運營過程中綠色低碳和科技創新亟待升級等問題。為此,“十四五”時期,宿州市將現代物流列為全市十大重點産業,組建産業推進組和招引專班,高位推動産業發展。

  在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黃淮海(宿州)智慧物流産業園建設如火如荼。園區內高規格謀劃建設的食品冷鏈片區規劃佔地985畝,目前,庫容18萬立方米的多溫層冷鏈物流中心一期已主體完工。黃淮海(宿州)智慧物流産業園是宿州市冷鏈物流産業的又一重點工程,該物流園已獲批省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正積極爭創省級示範物流園區、省級冷鏈物流基地。

  “宿”流從源,“鏈”啟未來。“宿州市將全力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着力構建城鄉冷鏈物流雙向網絡,聚力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快完善‘低溫加工—倉儲保鮮—冷鏈配送’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不斷提升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水平。” 宿州市委書記楊軍&&,該市始終把發展冷鏈物流作為構建食品産業生態的必然之選、必答之題,不斷擴規模“強實力”、建樞紐“強載體”、抓項目“強後勁”,持續做好“減損、提質、增效、降本”大文章,紮實推動冷鏈物流産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張玉芳)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