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氣溫回暖,萬物生長
正是採摘野菜的好時節
此時人們喜歡外出踏青
採摘一些野菜,豐富餐桌,嘗個新鮮
儘管許多人品嘗過野菜
但大眾對野菜的認知較為有限
甚至還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野菜十分安全,容易辨別
野菜一般是指生長在野外、非人為栽培的可食植物。野菜因天然野生,具有獨特的風味而備受青睞。我國野菜約有300多種,但供人們習慣食用的也只有數十種,如:香椿、馬齒莧、芥菜、藜蒿、蕨菜等。然而,有些野菜與有毒不可食用植物很相似,單從外觀上難以辨別,容易發生誤採誤食中毒,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以下列舉了一些容易混淆和認錯的野菜:
↑石龍芮(有毒)
↑水芹菜(無毒)
辨別方法:
石龍芮的莖尖有絨毛,水芹全身無毛;
石龍芮的葉下表皮腺毛長而稀,水芹的葉下表皮無腺毛;
石龍芮的花為黃色小花,水芹則為白色小花。
石龍芮全株有毒,花毒性較大,含有毛茛苷、白頭翁素等毒素。
↑鉤吻(有毒)
↑金銀花(無毒)
辨別方法:
1.葉子的質地不同:鉤吻為革質葉,葉面光滑;而金銀花為紙質葉,葉面無光澤。
2.花朵的性狀、顏色不同:金銀花的花朵一般成對出現;鉤吻的花則為三歧分枝的聚傘花序,金銀花的花冠呈唇形,花筒較細長,金銀花黃白相間,初開時花朵為白色,一二天后變為金黃;而鉤吻花的花冠為黃色,花形呈漏斗狀。鉤吻全株有毒,含有鉤吻生物鹼,其中嫩葉與根毒性最大。
誤區二:野菜營養價值更高,多多益善
其實,野菜在營養成分上與普通蔬菜相比並沒有顯著的差別,不存在營養價值更高的問題。
有些野菜本身是藥用植物,少量食用或可獲得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像普通蔬菜一樣大量食用,有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很多野菜都屬於寒涼性質,脾胃虛寒的人食用可能會損傷脾胃。同時,野菜並不適合所有人,一些特殊體質的人,食用野菜時容易過敏,食用時一定要適量。
老人、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以及消化系統存在疾病的人群盡量不吃或少吃野菜。
誤區三:野菜都是無污染的“綠色食品”
生長在野外的野菜並非都是無污染物的“綠色食品”。
比如生長在高速路附近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車尾氣、路邊塵土的污染。
生長在公園、綠地、風景區的野菜,容易受到除蟲劑或除草劑的污染,這些野菜在食用的安全性上存在較大的隱患。切記這些地方生長的野菜不要採。
誤區四:野菜的苦味兒能“去火”,而且“越苦越去火”
野菜的苦、澀口感通常來自草酸和一些生物鹼,雖然吃起來好像口感獨特,但大量的草酸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有的生物鹼甚至具有毒性。
因此,不同的野菜需選用不同的烹調方法,有些可以直接食用,有些需要反復焯水後食用,還有的要曬乾後食用。
如馬齒莧、香椿、薺菜、馬蘭頭、枸杞頭、野莧菜、蕨菜等野菜食用前需要焯水。
最後,再次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對於野菜,應當正確採摘、適量嘗鮮。安全和美味皆有,才是享受“野菜”的正確方式。
注意:食用野菜後如有頭暈、噁心、腹痛、腹瀉等中毒症狀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及時催吐,並前往醫院就診。(林文濤)
審核專家: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營養與學校衞生科醫師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