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挺進全省前列”目標 凝心聚力抓發展 
秀美的銅陵城區。

銅陵港長江外貿碼頭港口機械在裝卸物資。
位於樅陽縣的銅陵光華鋁業製造公司生産車間裏,機器人手臂正在輔助工人加工鋁産品。
位於銅陵市義安經開區內的安徽浙建鋼結構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在生産線上忙碌。劉 敏 攝

銅陵市鷂山公園建成開放。
銅陵旭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銅陵光模塊産業園。
成功簽約3個百億級項目,引進6個50億元以上項目,全市首個百億級産業項目正式投産。參加省開工動員項目開工率、納統率、投資完成率分別達99%、94.6%、72.3%,居全省第二、第一和第一位。戰新産業集群發展等13項工作獲國務院、省政府真抓實幹督查激勵,創歷史新高。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評價全國第二,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連續3年獲評優秀、全國唯一。預計全年,全市生産總值增長6%左右……
2023年,銅陵市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樹牢“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幹為先”的鮮明導向,錨定“挺進全省前列”奮鬥目標,凝心聚力抓發展,拼出了攀高比強的精氣神,跑出了大幹快進的加速度。
去年,銅陵全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在全省發展中的位次顯著提升。去年前三季度,省對市綜合賽評銅陵市分別居第三、第六和第六位。
項目為王 發展動能積蓄成勢
1月2日,2024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舉行。此次開工動員會,銅陵市共有63個開工動員項目,總投資25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0.7億元。其中,省開工動員項目15個,總投資197.7億元;市開工動員項目48個,總投資57.3億元。
重大項目,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和“壓艙石”,抓項目就是抓發展。2023年,銅陵市落實“管行業必須管投資”“星期六會商”等機制,深入開展“重大項目突破年”活動,全力以赴推動重大項目招引建設提速提質提效,助力經濟運行持續回暖向好。
該市充分發揮60個市直單位,以及6個市直駐外招商分局作用,構建形成“鏈長領銜+縣(園)區承接+部門聯動+駐外招商”的一盤棋工作格局,壓緊壓實“一把手”項目招引建設責任。實施招商引資“一季度一主題”專項攻堅行動,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精耕細作,深挖校友、鄉賢、商協會、在銅企業等資源,聚焦主導産業和“新三樣”産業,推深做實鏈長制招商、駐外招商、以商招商,成功推動一批重點産業項目落地。
銅陵大力推進産業鏈招商。印發2023年産業鏈招商工作方案,組織編制産業鏈招商指南。按月組織召開産業鏈推進會議、報送成員單位招商信息情況等,及時協調招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全市六大産業鏈中率先聘請招商顧問。去年以來,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産業鏈推進組均新簽約多個項目。
2023年,銅陵有色綠色智能銅基新材料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精達銅基電磁線等項目竣工投産,重點項目開、竣工數分別增長11.1%、27.3%,工業投資增長24.2%。新獲批建設用地1.5萬畝、增長85%。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産業項目419個、增長26.2%,開工率、納統率分別達70.6%、69.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35.5%。
主要精力向項目集中,工作重心向項目集聚。去年,銅陵推動年産20GW高效光伏電池片等3個百億級項目成功簽約,引進國軒控股鋰電池綜合利用等6個50億元以上項目,全市首個百億級産業項目——得壹鋰離子動力電池一期正式投産。
伴着全市上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氛圍更濃、抓手更實、幹勁更足,銅陵的經濟增長動力更加強勁,高質量發展的後勁更足。
産業精進 新舊動能高效轉換
近日,樅陽縣安徽得壹能源科技公司電池裝備無塵車間裏,技術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安裝調試。
得壹能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周曉忠介紹,得壹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100億元,主要從事方形和圓柱形電芯、模組生産。預計到2026年底,20GWh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産基地建成達産,年産值可達200億元,可直接吸納3000多人就業。
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銅陵市在堅定不移做大做強銅産業的同時,緊緊扭住轉型升級不放鬆,推動新舊動能更加高效轉換,“智造新銅都”邁出新步伐。
2023年,銅陵市省級銅基新材料重大新興産業基地考評獲AAA級,3個省級重大新興産業工程獲評優秀,銅官區成為全省製造業發展綜合10強區、增速10快區,樅陽經開區獲評省新材料産業10強園區。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00家,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6家。推進“智改數轉”,銅陵有色智聯入列國家特色型工業互聯網&&,3家企業揭榜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全省第一。建築業總産值增長7.5%,居全省第六位。
銅陵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認定省級服務業集聚(示範)區2家,銅陵經開區、樅陽經開區入選第三批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區域,銅草花農業科技公司等2家企業入列省優秀現代服務業企業30強,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
銅産業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和緊密的耦合性。銅陵市聚焦省“首位産業”——汽車産業,促進銅産業與新能源汽車産業耦合發展,深度嵌入産業鏈供應鏈,進一步明確銅陵優勢主導産業新的發展方向,拓展産業發展空間。
目前,銅陵已推動中國有色集團、奇瑞集團等一批百億級、50億級項目落地建設,形成了完整的動力電池産業鏈。2023年,該市新能源汽車相關産業營收達220億元、增長10%以上。
搶佔新賽道,培育大産業。今年,銅陵還將搶抓“新三樣”發展風口期,積極對接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爭取布局産能,推動傳統零部件企業向“新能源化”轉型。提速推進得壹鋰離子動力電池二期等57個項目建設,促進至信搏遠鋁塑膜等項目建成投産,推動國軒高科鋰電池綜合利用等項目開工建設,新能源汽車電池産能達5GW,形成車用鋰電銅箔、電池鋁箔14萬噸生産能力,加快打造全省動力電池材料産業發展高地和動力電池供應基地。銅陵還將統籌發展充換電、電池回收利用等後市場服務,擁抱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新藍海,加快年産20GW高效光伏電池片、超低溫儲能動力電池等項目建設。推動半導體、生物醫藥等産業提速擴量,實現全市戰新産業産值增長10%。
環境創優 持續激發內生動力
近日,在銅陵市舉辦營商環境體驗官聘任儀式上,該市40名市級營商環境體驗官正式受聘上崗。
銅陵市市級營商環境體驗官涵蓋了該市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代表、工商業聯合會代表、無黨派人士、法律從業人員、專家學者、市場主體代表、群眾代表等不同群體。除去參與營商環境建設政策、標準體系、評價機制等研究制定、專項督查外,“體驗官”還可獨立採取明察暗訪、企業座談、現場走訪等形式進行觀察體驗,“把脈”查找營商環境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為優化營商環境開“良方”。
用心用情用力優服務,以一流環境贏得好口碑、集聚好資源、助推快發展。2023年,銅陵市聚焦經營主體反映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以“找問題、建機制、求實效”為路徑,以國內標杆和先進發達地區為示範,按照“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類問題”的思路,變“事件解難”為“制度解難”,全面優化市場、法治、外貿、服務“四大環境”,持續擦亮“親商銅陵百分百”營商環境品牌。
銅陵&&並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針對該市項目建設審批、市場准入、司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作出了針對性規定;根據實踐經驗,固化了包括政策免申即享、“一窗受理、綜合服務”“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在內的一批改革成果;提出了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務等新舉措。銅陵將每年的11月1日設立為“銅陵市企業家日”,通過舉辦企業家大會、企業家創意會、政企懇談會等活動,推動在全社會形成關愛、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在全省率先試點實施市場主體身份碼“一碼集成”改革,首推“一照通用”改革,辦理“跨區域通辦”事項19萬件。銅陵城市平均綜合信用指數位居全國261個地級市第19位。
營商環境好不好還要看政企溝通渠道暢不暢、問題化解好不好。2023年,銅陵市委、市政府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制度安排,由市民營經濟促進局牽頭,在全市部署開展“親清有約”周六助企服務日活動,要求各縣區每週六安排1名至2名黨委、政府班子成員面對面接待服務企業,收集企業訴求、回應企業關切。銅陵市還專門印發《關於優化服務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模式實現“親清有約”助企服務全覆蓋工作方案》《關於常態化開展以“企呼我應、企難我幫”為主題的“親清有約”系列活動的通知》,構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企呼我應、企難我幫”的一體化訴求響應工作體系,加大各級政府部門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紓困幫扶力度。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滿足企業人才需求,銅陵&&“人才銅聚9條”政策,成立市高層次人才協會,舉辦首屆“智匯銅都”人才周活動,推出招才引智高校行、百所高校就業處長銅陵行等系列活動,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3個、高校畢業生超2萬人,新培養技能人才1.2萬人,本地職業院校畢業生留銅率達31.4%。申報入選國家重點引才計劃實現“零的突破”。新增省級以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家。在全省率先啟動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人才環境活力指數躍升至長三角中心區27城第二位。
協調並進 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這裡曾經是臟亂差的亂山崗,沒想到如今變成了這麼好看的公園。”1月6日,銅陵鷂山公園正式開園,家住公園旁邊的銅陵市銅官區銅莊小區居民陳桂枝感慨地説,今後家門口又多了散步游玩的好去處。
鷂山公園總用地面積253.5畝,是銅陵市主城區近5年來面積最大的新建公園,也是銅陵城市更新項目之一。公園在保留原有林木的情況下,打通環山慢跑道,設置了多層次健身路徑、兒童及少年運動場、羽毛球場等設施,同時配套建設相關公園路網及休憩、服務建築,並栽植以櫻花為主題的綠化植物,打造居住級的城市綜合性公園。
以有機更新推動城市煥新、提高市民生活品質,這是銅陵突出協調並進、增進民生福祉的生動縮影。
2023年,銅陵深化國家城市更新試點建設,獅子山、新橋獨立工礦區改造提升納入國家新一輪政策支持範圍。全年完成36個老舊小區改造。華山大道、新光路建成投用,銅井路東延、東湖一路等加快推進。新增便民停車位超1.9萬個、充電樁3300余個,開通和優化公交線路15條。堅持將綠色融入城市,綠化提升面積227萬平方米,建成綠道30.4公里、“口袋公園”9個,讓群眾可感可觸可享更多“生態福利”。開展住宅物業管理服務提升行動,全市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100%。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成美麗宜居自然村莊121個,21個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紮實推進,9個村入選省級精品示範村建設名單,完成農村改廁7300戶,提質改造農村公路630公里,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市。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2023年,銅陵安排財政民生類支出175億元。全面完成10項“暖民心”行動年度任務,該市確定的28項為民辦實事事項有效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銜接項目174個,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強村佔比超40%。新增城鎮就業2.7萬人。社會保險基本實現法定參保人群全覆蓋,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持續提標。在全省率先&&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公積金貸款等惠民新政;全力“保交樓”,新化解問題樓盤5個,2468戶超期未安置居民實現“安居夢”。
銅陵全面完成縣級公立醫院急診急救“五大中心”規範化建設,獲批國家第三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省級綜合醫改試點示範區、DRG支付方式改革省級示範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通過覆核驗收,銅陵濱江閱讀點成為全國“十佳高顏值圖書館”。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居全省第4位。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人當選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名退役軍人上榜中華見義勇為勇士榜。
銅陵常態化抓好大氣污染防治,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0.1%、居全省第3位,臭氧、PM_2.5指標分別居全省第3、第5位。如今的銅陵,江豚逐浪的生動景象頻頻出現,藍天白雲、水清岸綠成為百姓高品質生活的“標配”。
(文/朱 敏)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高凌君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