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有滋有味】文火香酥蟹殼黃-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1/20 17:27:21
來源:休寧縣委宣傳部

【休寧·有滋有味】文火香酥蟹殼黃

字體:

  鄉賢陶行知曾有一首詩盛讚故鄉的小燒餅:“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裏,同享無量福”,此乃徽州傳統風味小吃,形狀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稱“蟹殼黃”。

  海陽西街 谷慶江 攝

  海陽西街 谷慶江 攝

  記憶中蟹殼黃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烤爐,且立在燒開水的老虎灶附近。它的餡很有徽州特色,是由梅幹菜和肥膘肉丁構成。肉丁切成指甲蓋大小,與梅幹菜一起反復攪拌,鹽、料酒等作料也是要的,但要適度;作皮的麵粉要好,且要舍得放菜籽油,生麵糰需揉得亮光光的。蟹殼黃烤出來能否既酥又脆,層層剝落,皆取決於此。當然,用什麼爐,選什麼炭亦馬虎不得,爐膛壁需為一弧型光滑曲面,下大上小直接爐頂爐口,這樣才能發火;炭最好選櫟樹的,火力足但內斂含蓄,謂之“文火”,達到蟹殼黃出爐時香酥不粘口、烘透不焦枯之功效。

  萬安鎮一企業正在包裝燒餅 汪朝暉 攝

  萬安鎮一企業正在包裝燒餅 汪朝暉 攝

  剛出爐幾分鐘的蟹殼黃是最好吃的。師傅用加長的鐵鉗子把它們一個個夾出爐,被烤化了的肉丁滲出油來,斑點處,幾近透明可鑒。

  烤爐毗鄰老虎灶也是很有道理的,滾開的水泡壺茶,釅釅的熱茶就着幾個剛出爐的蟹殼黃慢嚼細咽,豈不是一種享受?

  當你在徽州土地上或旅游、或行走,蟹殼黃的蹤跡舉目可見。  

  有烤香味從不遠處嫋嫋而來,有些熟悉,從歲月深處飄來。香味來自一百來米開外的小院門口,門口立着一個比爐小的烤桶,桶四沿堆滿了蟹殼黃燒餅。

  它明顯地比平時見到的要大一些,內裏也飽滿不少。

  烤桶邊有一長條案桌,一坨坨的麵糰等着被拿捏成餅,一盆餡料在一邊,還有幾個小碗,分別置放芝麻、菜籽油等。

  主人是一位五十來歲的漢子,不緊不慢,按部就班地操持着。

  無需細敘這蟹殼黃的味道,

  漢子邊往桶裏貼餅,邊介紹閒聊:這燒餅料好量足,新鮮的五花豬肉丁,霉幹菜也不是隔年的,桶裏面是炭火,自然而然地烤得酥黃……

  “你別看我門口冷清,我可是定單生産。取貨的下午四點收攤前來,一裝就是一籃子,真要放開做,人太累了。”

  倘若舉辦一個做蟹殼黃的大賽,這位漢子極有可能奪魁。(許若齊)

  視頻:休寧縣融媒體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