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文化之城向“強”圖強-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4 01/08 17:30:45
來源:馬鞍山市委宣傳部

馬鞍山:文化之城向“強”圖強

字體:

  凌家灘、太白墓、霸王祠、凹山湖,《千字文》《陋室銘》《卜算子》,剪紙、廬劇、跳和合、當涂民歌......數千年的文明歲月,賦予了馬鞍山獨特的魅力,更留給了這座城市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如今,馬鞍山正不斷將文化優勢轉化為新時代的發展優勢,文化之城向“強”圖強。

馬鞍山市麥書閣悅書房 (資料圖)

  以文化人 凝聚向上向善的磅礡力量

  在含山縣,一支“文化輕騎兵”自帶“紅色小板凳”,走進田間地頭、工礦企業、社區學校,以百姓視角、用群眾語言,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時,該市挖掘草根“名嘴”“文藝骨幹”,打造宣講矩陣,基層宣講活動有聲有色,《安家安心》《雲上家書》等宣講作品、“紅色小板凳”等基層宣講項目“聲”入人心。

  作為中部地區首個“全國文明城市”,文明不僅是馬鞍山的幸福底色,更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正以更具象的形式,浸潤人心、成風化人。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有聲有色,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星羅棋佈。“道德積分”讓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擁有更足的獲得感、幸福感;“紅袖標”“和合幫幫團”等志願服務隊讓城市擁有更多的溫暖,目前全市註冊志願者佔常住人口27.3%、活躍度超73%。

  “學好人、做好人、讚好人”之風盛行。 “最美新就業群體”“最美社會工作者”……2023年馬鞍山集中發布9類“最美”系列先進典型,為群眾樹立起身邊的道德榜樣。截至目前,該市新增中國好人4人、安徽好人7人,全年當選總數全省第一。

  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不斷涌現,“禮讓行人”“光盤行動”“移風易俗”等文明新風撲面而來,馬鞍山正氣充盈、溫暖如春。

  以文潤城 汲古壯今綻放自信的光芒

  “和縣猿人”追溯30萬年前人類的起源,凌家灘觸碰5000年前文明的曙光,“詩仙”李白望天門、泊牛渚、臥青山,“詩豪”劉禹錫屈身陋室抒寫千古名篇,“江南一枝花”挺起中國鋼鐵脊梁......從歷史深處走來,馬鞍山“聚山納川”,文化精華浩如煙海。

  文以載道,文以興城。如何賡續歷史文脈,激發時代價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城市發展之路?

  馬鞍山擦亮名片,全面吹響溯源的號角。與北大、中國科大合作引入國家隊研究力量,聯合央視拍攝紀錄片《探秘凌家灘》等重磅作品,高規格舉辦第二屆中國凌家灘文化論壇、高標準建設遺址公園,凌家灘遺址加快申遺步伐。考古研究、文化教育、研學旅行方興未艾,凌家灘正化身為支點,撬動着一方熱土的蓬勃發展。

  傳承弘揚,共同聆聽長江的聲音。馬鞍山舉辦首屆長江文化論壇,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嘉賓代表齊聚一堂,共謀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發展大計;緊抓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採石磯、薛家洼、長江不夜城、浮沙圩等串珠成鏈,打造長江“最美文化廊道”。

  詩歌文化,熠熠生輝。遇見“詩仙”李白,詩意傳承千年。李白詩歌節迄今已連續舉辦35屆,成為馬鞍山獨有的城市IP;追溯李白文化研究之源流,“李白文化研究發祥地”點燃學術烽火;從文化遺跡到城市建設,從詩歌吟誦到文藝創作,文化之城詩意綻放。

  豐富載體,薪火相傳。傳承紅色基因,推進濮塘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建設及展陳提升;拓展非遺保護,當涂民歌、和縣廬劇、含弓戲等“樂”起來;打造“15分鐘閱讀圈”,91個城市閱讀空間和389個農家書屋遍及城鄉,書香滿城;推動文物展示陳列數字化、精品化、藝術化,文物活化利用更加多姿多彩。

  以文興業 你要的詩和遠方這裡都有

長江不夜城夜景。(資料圖)

  昨日之文化,今日之經濟。

  翻開文化産業的發展史,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奠定了馬鞍山以文興業的基礎;回首文化産業的跨越路,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增強了馬鞍山打造文化強市的底氣。

  一部劇帶火一座城。完成合肥首演、晉京展演,閃耀上海灘、點燃西湖畔……過去的2023年,話劇《爐火照天地》走南闖北,傳送着生生不息的爐火,映照着大國工匠的初心,彰顯着鋼鐵之城的自信。

  話劇《爐火照天地》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獲評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黃梅戲《姑溪謠》、紀錄片《三姑娘上岸記》、廣播劇《熱血丹心》3部作品獲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黃梅戲《碧水戀》等4個項目入選省重點文藝項目;小説《江水清清到我家》入選“中國好書”推薦書目等榜單……馬鞍山的城市文化競爭力和城市影響力不斷增強。

  夜幕降臨,長江不夜城內流光溢彩,天南海北的游客川流不息。千里長江畫卷、長江主題花車巡游、匠心設計的精品文創……長江流域的瑰麗文化被長江不夜城以“文化活化+科技賦能+沉浸體驗”手法進行展現,極大提升了馬鞍山文化旅游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馬鞍山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因勢利導、盤活資源,且與詩意共遠方。

  2023年,馬鞍山高規格召開全市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關於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市的意見》,全面吹響了文旅融合繁榮發展的號角。

  除了“長江不夜城”火爆“出圈”,凹山地質公園、浮沙圩濕地公園、石頭部落……新的打卡地不斷涌現,全面延伸全域旅游的時間和空間。

  採石磯半程馬拉松、含山凌家灘文化旅游節、和縣蔬菜博覽會暨農業嘉年華、當涂大青山桃花節等文旅品牌活動精彩紛呈。

  在文脈綿延的長河裏,馬鞍山正抓住文化發展這個“關鍵變量”,踏着打造文化強市的鏗鏘步伐,乘風破浪、砥礪前行,打開高質量發展的一片新天地。(鄧婷婷)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