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村企聯建“共富”新探索-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3 12/22 11:25:31
來源:長豐縣委宣傳部

長豐:村企聯建“共富”新探索

字體:

  2023年,長豐縣吳山鎮橋衝村和江淮園藝攜手開啟“村企聯建”。然而,橋衝卻並非江淮園藝的“首選”。早在2021年,江淮園藝和吳山鎮四墩村開展聯建,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技術水準,也為江淮園藝的員工後勤提供保障,實現了互惠共贏。

  看到四墩村和江淮園藝聯建的成效,吳山鎮橋衝村黨總支書記劉銳非常心動。于是他帶領村“兩委”主動找上江淮園藝,列出村和企業需求、資源、項目三個清單,簽下了聯建協議書。

  支部結對,搭建黨建新平臺

  把村企聯建納入村、企業黨組織的“書記項目”。通過組織黨員共聽黨課、共辦主題黨日活動,研究解決村企雙方在組織建設、共同發展等方面的問題。2023年以來,長豐縣86家企業黨組織與村黨組織互聯、互建、互助,其中不僅有華恒生物、舜禹水務、瑞納智能等民營上市企業,也有安徽省農墾集團等國有企業。

  楊廟鎮大路村在與安徽省農墾集團開展村企聯建過程中,成立了以企業技術員黨員、村幹部黨員和農民黨員為主體的村企共建黨支部。“成立村企共建黨支部,就是為了建立有組織、緊密型的聯繫,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提高生産經營的組織化水準,達到共同富裕目標。”大路村村企共建黨支部書記童德鳳説。

  做“土特産”文章,促進鄉村産業升級

  把産業聯建、品牌打造作為“村企聯建”的關鍵切入點。結合各自優勢資源,共同謀劃項目、培育産業,讓各種生産要素順勢流動,因地制宜促進一批文旅、電商、養殖、休閒採摘、加工等本地特色産業,村級收獲資金、技術,企業獲得市場和收益,實現“1+1>2”的效果。同時,鼓勵村企探索融合經營模式,建立産業聯建發展清單,推動在土地整合、項目建設等方面實現深度共聯。

  在位于羅塘鄉樊祠村的安徽徽芡生態農業加工廠房裏,一顆顆芡實果正在全自動化生産線上進行分選、剝殼和分離。據介紹,小小的芡實一身是寶,在食用藥用之外,它的果殼還可以制成食具、燃料以及建築材料等,根據大小種類,每斤售價20至100元不等,銷售范圍涵蓋全國20多個省市。

  截至目前,該縣通過村企聯建集中流轉群眾閒置土地6000余畝,推動項目建設79個,培育打造出“徽芡”芡實、“化合豐”稻蝦米、“四墩麵粉”等一係列本土品牌。其中,2500畝的芡實産業基地吸納周邊近300人就近就業,每人平均月收入3500至4000元,小小芡實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推動強村富民

  建立“互培、互聘、互動”資源共育共用機制。長豐縣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各村人力資源情況,開展“訂單式”的就業技能培訓,解決用工難、人員流動大的問題。同時,在聯建期間,充分發揮企業龍頭帶動效應,邀請省農科院等行業專家,組建“專家技術服務團”,通過開展實地走訪和座談交流,幫助村居破解大宗農業發展瓶頸,促進農業發展顯著提質增效。2023年以來,該縣以企業為主體,累計在聯建村開展培訓40余場次,受眾2000余人次。

  “和江淮園藝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聯建共建後,我們共同爭取項目資金建設連棟大棚,明年將計劃投資2800萬元,建設合肥種業之都長豐瓜菜育種創新中心項目,預計輻射帶動群眾就業超500人,增加集體經濟收益超80萬元,間接創造社會價值3億元以上。”劉銳説。

  開展村企聯建以來,長豐縣村集體經濟連續3年實現“收入、村均、強村”三個倍增。截至目前,長豐縣23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3億元,其中194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0萬元。下一步,該縣計劃增加選取50個村開展村企聯建工作,推進村集體經濟持續提升。(汪玉梅)

【糾錯】 【責任編輯:劉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