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蕭縣丁裏鎮勝利社區石碑座自然村,只見村頭的9間民房和一個養雞大棚裏擺滿了一排排菌棒,一朵朵鮮嫩的平菇爭相展開傘柄,等待採摘上市。
“前兩年,這些房子和雞棚都空着,我就種了平菇,沒想到收益挺不錯。”房屋和大棚的主人劉克軍告訴記者。近年來,受環保和市場等因素影響,他的養雞棚面臨轉型。在社區幹部的動員下,他將養雞棚改造成了菌菇棚,並裝上自動化噴淋設備,很快就有了收益。嘗到甜頭的劉克軍又把9間閒置房屋打造成了“蘑菇房”。
“種平菇投入少、見效快,而且綠色環保。只需每天澆澆水、通通風,可比養雞輕鬆多了。”劉克軍説,他今年試種了1.6萬棒平菇,9月底開始採摘銷售,目前市場批發價每公斤7元左右,客戶開車上門收購。
在勝利社區浮水自然村,記者看到原浮水小學校內種滿了平菇,長勢十分喜人。
“學校被撤並後,閒置兩年多了,村裏對教室簡單改造後,種上了2.7萬棒平菇。”勝利社區黨總支副書記趙德遠説,社區將“蘑菇教室”承包給了大戶進行日常管理,收益五五分成。平菇採摘時需要大量用工,也帶動了一批村民就業。
為推動村裏養殖業綠色轉型,勝利社區幹部去年赴江蘇考察學習,找到了盤活閒置資源種蘑菇的路徑。社區黨總支領辦成立了平菇種植合作社,統一將養殖棚和空置房改造成“蘑菇棚”“蘑菇房”,由合作社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由農戶負責日常管理。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協議,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蘑菇上市後統一回收銷售,收益均分。
今年第一年“試水”,該社區總共種了8萬棒平菇,盤活利用閒置農房、閒置大棚和閒置教室共3360平方米,按照每個菌棒每年收穫平菇純收入2元左右計算,帶動村民和村集體年增收16萬元左右。
“盤活閒置資源,實現了變廢為寶,促進了農民增收,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可謂是一舉三得。”勝利社區黨總支書記劉克東説。(記者 何雪峰 張玉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