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蕭縣永堌鎮積極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借助科技力量發展葡萄産業,通過種養結合破除綠色發展瓶頸,加強農旅融合增加農民收入,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
智慧農業照亮百姓甜蜜幸福路
10月20日,永堌鎮竇莊村尚俊家庭農場葡萄種植智慧大棚在秋日的陽光下分外耀眼。棚內,風機、水簾、排水溝、自動滴灌系統等應有盡有。
“農場的葡萄早熟晚熟的都有,結出的葡萄不僅産量高、口感好,而且外形勻稱美觀,十分暢銷。這60畝蜜莉葡萄今年就能收入270多萬元。”該村黨支部書記杜長傑介紹。
近年來,竇莊村的智慧農業不僅推動了葡萄品質和種植技術的整體提升,還輻射帶動了全村220個種植戶改進技術增收致富。目前該村的葡萄種植面積達800余畝,戶年均增收在2.5萬元左右。
為全面增加村民收入,除發展智慧農業、葡萄産業外,該村還積極依託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引導村民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與庭院經濟。從去年起,該村和東亞種業簽訂了高粱收購協議,實現收益達178萬元。今年,又拿出20萬元購買了多種樹苗,無償分給各家各戶,發展庭院經濟。預計兩年後,每戶每年可增收900余元。而村集體收入也憑藉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大棚租金、土地租金、光伏、機械租賃等大幅增加,2022年達107.55萬元。
種養結合破解産業發展大問題
“我們這個養殖場佔地28畝,共21個大棚,一年需用2000噸豬牛糞作為飼料,能繁殖蚯蚓8茬、約6.5萬斤,按目前市場價格,一年能保底收穫30多萬元。”蚯蚓養殖場場主黃坤一邊翻看著蚯蚓的長勢,一邊介紹着。
“經過廣泛地調研考察,我們採用種養結合的方式——將莊稼秸稈送到心滿牧業的養殖場,再將各養殖場的豬牛糞送到這家蚯蚓養殖場作為飼料,經過一段時間後轉化蚯蚓肥,轉賣給各葡萄園。這不僅解決了各養殖場的糞便污染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土地因長期使用化肥造成的土質變差問題,提升了葡萄等農作物的質量和産量。”該鎮宣傳委員孟祥風介紹,目前,該鎮的養殖環境、農田質量、莊稼産量等都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和提升。
農旅融合繪出和美鄉村新畫卷
走進永堌鎮許崗村,白墻黑瓦的農家小院鱗次櫛比、古樸典雅。
“這裡距王山窩梅園不過幾百米,翻過山就是天門寺和皇藏峪,每年春季來觀賞梅花的游客絡繹不絕。我們正在投資準備將許崗村打造成‘皇藏溪谷沉浸式網紅度假村’。目前步行商業街的建築已初步定型,民宿已經起建,水上樂園、停車場、綜合游樂中心即將動工……預計明年初,整個度假村即可投入使用。”該項目負責人顏岸介紹。
“永堌鎮是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千年古鎮。為合理開發旅游資源,促進農旅融合,近年來,我們積極以農村生活環境改造和發展庭院經濟為抓手,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而且加強了旅游線路的設施建設,並將尚俊家庭農場等一批果園改造成集採摘、培訓、實踐於一體的研學基地,將許崗村改建成旅游度假村,增加農民收入,助推鄉村振興。”該鎮黨委書記書記任精芳説。(張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