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育苗。
宿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檢查農業大棚用電。
金秋十月,位於宿州市埇橋區的拂曉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大棚內綠意盎然,工人操作升級式採摘車在軌道上來回穿梭,國網宿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對智能化廠房進行安全用電巡檢,了解育苗生長情況和生産用電需求。
與此同時,在國網宿州供電公司數字化部監測室,數字化部班長傅林正在通過數字化手段同步對該示範園開展監測,國網宿州供電公司依託“大數據+智能化”建立可視化&&,對農業生産企業的電力波動情況進行日常監測,及時發現並解決企業用電難題。
針對宿州地區農業産業發展情況,國網宿州供電公司深入開展“辦實事、解民憂”專項行動,通過調查研究主動摸排農業重要園區、重大項目的潛在用電需求,通過建立政企信息共享機制,提前介入謀劃相應的供電規劃方案並納入電網規劃項目庫,採用“清單式”管理跟蹤每月項目用電需求,讓可靠電力成為撬動農業發展的有力杠桿。
國網宿州供電公司不斷提高電力供應質量和服務水平,讓綠色電力成為撬動農業發展的有力杠桿,為農業發展提供加“宿”度。
“數智”賦能育良種
近日,在宿州市埇橋區華升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育苗間,基質填充攪拌、鋪盤、精播、蓋種、送入苗床……工人們將空的育秧盤整齊碼放到全自動播種流水線上,一個個完整的育秧成品源源不斷地從生産線上“誕生”。
“我們的種苗都是採用工廠化育苗,可以做到24小時精準控制溫度和濕度,這樣的智慧農業比傳統育苗平均每畝增産15%-30%。穩定的電力供應,能培育出優質的秧苗。”宿州華升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強介紹。
農業發展,良种先行。該農業公司在品種創新研發、更新換代及提高良種覆蓋率上卓有成效,形成從種子生産、加工、培育到運輸、銷售一體化産業鏈,還增加了農旅項目,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帶動附近農民就業。
“以前是發現供電設備出現問題再去解決,現在有了RPA技術的輔助分析,我們可以提前介入,做到事前預警並有針對性地排除問題,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宿州供電公司數字化部班長傅林説。今年以來,宿州供電公司信通中心成立了RPA機器人研發小組,依託“大數據+智能化”理論應用,探索建立可視化&&,對育苗基地的電力波動情況進行日常監測,保障了當地特色産業的發展用電。
截至目前,華升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每畝育苗達到20萬棵,年産值達600萬元以上,推動宿州地區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電網升級用良技
近日,宿州供電公司灰古中心供電所所長李永偉帶着員工來到了八張村富民瓜菜專業合作社。每年夏收秋收,他們都會走進大棚排查灌溉、增溫等設備的安全隱患,為瓜果蔬菜生産保駕護航。
“每到重要時節,李所他們都來給我們檢查線路。”提起供電服務,合作社負責人王守興有説不完的話,“也正是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服務,我們才能放心擴大種植規模、體驗智能新技術。”
王守興口中的新技術指的是園區內試運行的阿里巴巴數字蔬菜工廠。利用數字網絡技術,王守興採用無土生産、營養液有機栽培和智能化管理進行蔬菜智能化培養的探索。現在的富民瓜菜專業合作社共有4000多個農戶參與蔬菜種植,種植面積達4萬畝以上。菜農人均純收入由過去的4000多元上升至10000元以上,實現了蔬菜産值畝均過萬元、戶均收入過萬元的“雙過萬”目標。
而就在幾年前,王守興等種植戶還在為擴大種植規模發愁。“以前這一片的電網比較薄弱,如今的電網堅強了,我們更滿意了。”李永偉説。
李永偉已經在灰古供電所工作近10年。十年來,他和同事們一起見證了電網發展質的飛躍。2019年到2020年,宿州供電公司累計投入300余萬元資金對電網進行升級改造。強有力的電網,進一步保障了蔬菜種植規模的擴大。
“現在正是萵苣採摘的時節,日發貨量將近1千噸。我們生産的萵苣佔到了長三角供應量的一半。”王守興介紹。
和王守興一樣,在充沛電力的支撐下,菜農們喜獲豐收,更多的宿州蔬菜正運往長三角,充實着江浙滬的“菜籃子”。
精準對接制良品
“符離集燒雞”“鹽水鴨”“老雞湯”“羊肉火鍋”……宿州地區這些特色菜品已成為全國各地餐桌上的“家常菜”。
今年8月,宿州埇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喜迎“秋收時刻”,園區內宿州綠色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園完成驗收,引來了首家企業——宿州淮康中央廚房項目入駐。
“項目下來沒多久,供電人員就跟我們&&,了解用電需求。”宿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安文説。宿州淮康中央廚房通過“農産品生産基地+中央廚房+餐飲終端”的食品加工全産業鏈模式,打通從“種子到筷子”的安全鏈,貫穿“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産品和食品供應鏈。
為了更好地對接重點園區及項目的用電服務,今年年初,宿州供電公司建立政企信息共享機制,深入摸查重要園區、重大項目的潛在用電需求,提前介入謀劃相應的供電規劃方案並納入電網規劃項目庫,同時安排專人對接,採用“清單式”管理跟蹤每月項目用電需求,提供電力支撐。
“目前,不少中小食品企業正在洽談計劃進駐我們産業園,産品既有內銷也有出口,有了充足的電力保障,我們對預製菜産業的發展更有信心。”宿州淮康公司董事長劉立騰介紹。
在充足的電力支撐下,宿州正加速推進“農産品生産基地+中央廚房+餐飲終端”的食品加工全産業鏈模式,完成從田間到舌尖、從賣原糧到賣産品的華麗轉變,打造更加優質的“菜籃子”,實現電力興農加“宿”度。
(文/唐琪琪 劉意瀟 黃元君 圖/李 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