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有滋有味】山泉活水養好魚-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3 10/09 16:44:07
來源:休寧縣委宣傳部

【休寧·有滋有味】山泉活水養好魚

字體:

沂源如龍舞板橋  徐明 攝

  沂源如龍舞板橋 徐明 攝

  那年春節前,我與朋友相約,去板橋鄉轉轉。

  車過溪口,大山愈發顯得峻峭起來。疏樹衰草,寒山冷嵐,粉墻黛瓦。新安畫派的諸多大師,喜用枯筆淡墨大寫意,靈感是否蓋源於此?

  一條黝亮的柏油路飄落在大山深處,時不時地又從它的裏面出來,走到河邊,與一汪晶亮的水並肩逶迤蜿蜒。車沿沂源河溯流而上,過梓塢、樟前、凰騰、徐源……

  村子都不大,臨水築屋,明顯休婺過渡區域的特徵。儘管我是正宗的休寧土著,卻也不大聽得懂他們的當地話。發現很多人家屋前房後都砌有水池,與潺潺山溪相通,真正的源頭活水;池中有草魚或鯉魚大抵十余乃至幾十尾,慢吞吞地游弋擺動。朋友説此乃大名鼎鼎的泉水魚,又叫冷水魚,生長緩慢,肉質鮮美,一斤要賣好幾十元的。我聽了很是欣喜,既如此,何不撈它一條帶回,權且做年夜飯的一道壓軸菜,合了“年年有魚(余)”的吉利話。主人告訴我,這魚一年長一斤左右,他家一條三十斤的,已養了近三十年矣。我買了最小的一條,也差不多有五斤。

  回家後,立馬做成一大缽酸菜魚片,其鮮美,確實是其他同類不可比的,肉質緊湊細膩腴嫩,全無一點土腥味。全家人大快朵頤,齊聲喝采,都説多少年沒吃到這樣的好味道,也冷落了桌上的其他佳肴。

  我多喝了兩杯,一興奮就給朋友打電話。朋友在那邊笑問:魚吃了?我回答説全做了酸菜魚,湯都喝光了。朋友連連説:可惜可惜,這麼好的魚,怎麼和腌菜攪和在一起?得一魚三吃呀!下次來我請。

  與腌菜為伍怎麼了?酸菜魚難道不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好菜?他的話讓我不以為然,但最後一句卻讓我心馳神往,給了我再去板橋的由頭。

  吃魚是必須的,可那依山傍水的幾個小村子也着實讓迷戀,可都是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啊。那屋、那橋、那犬、那莊稼……無一不散發着濃濃的煙火尋常。

  於是,兩年後的春天,又一次行走在這裡的鄉間小道上。油菜花當然成為時空裏無可爭議的主角,它不屬於平原地帶恣意汪洋鋪天蓋地的那種,而是如同一幅畫,恰到好處地把自己鑲嵌在青綠色之中,有時也不妨把一條晶亮的小河作為自己欄沿框邊。在一塊塊多層次不規則的土地里昂首怒放,就有了極強的韻律與動感,與老屋斑駁的馬頭墻相得益彰。而一塊塊大大小小的魚塘,散落在恣意汪洋的金黃中,如明鏡一般。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人的想象力太豐富了,居然穿越了近千年。

  其實,半畝見方的魚塘還真不多見,更多的只能稱為“池子”,有的面積僅有一張乒乓球桌大小。即便如此,也一點馬虎不得,四週青石工工整整壘砌成岸壩,一級級延伸到水邊。上方一般是鬱鬱蔥蔥的,瓜棚李下,枝葉繁茂,避免陽光直射。池水清澈見底,借上高下低的地勢,引來溪澗上游泉流,利用落差讓溪流徐徐注入池內,出水口也有若干孔洞外通山溪。如此,池水時刻處於“活水流入流出”的狀態。

  據村裏人講,祖宗建池之初主要用於防火,看著一泓好水終年不斷,才養幾條魚供自家過年時食用。只投喂青草什麼的自然野生植物,花不了什麼錢財;況且水質好水溫低,魚不容易生病,成活率幾乎百分之百。

  因終年少見陽光,生活在低溫清冽流動冷幽的水中,所以生長緩慢,年生長不足一斤,從魚苗長到成魚至少需五年。長成的魚遍體烏黑,故又稱“板橋黑鯇”。

  泉水魚 休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僅一個徐源村,五十來戶人家,二百多號人,就有八十多個魚塘。休屯一帶的城裏人,動輒就開車來買魚吃魚,有閒情逸致的,當然也會在村落裏流連忘返,尋找澄懷的鄉土情思和日漸湮沒的舊夢遺痕。

  遠道來的吃了還想帶,板橋人也把你服務的妥妥帖帖:用一個特製的塑料袋,注滿水和氧氣,裝一條大魚進去,密封好,拎了就走。幾天后放出來,還活靈活現的。

  這次朋友不食言,來了個“一魚三吃”,就在一戶農家現燒。

  魚從塘裏活蹦亂跳地撈起,至少有六七斤。

  把魚剁成三段。魚頭燉,魚身清蒸,魚尾紅燒。

  我不解。朋友説泉水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得少放佐料,方能吃出本味。

  説是魚頭,還是連挂了腮下的一大段肉,放了幾塊農家豆腐;文火慢慢燉,湯呈乳白色。

  清蒸只在魚身上擱幾片姜,灑些許料酒,先前用鹽腌制了一下。

  魚的後半部分做法類似紅燒划水,當然是重油重色了。 

魚躍龍門  休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狀元宴“魚躍龍門” 休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好吃得一塌糊塗!

  我最喜歡的還是魚頭燉豆腐。豆腐沒有一點豆腥氣,燉得洞眼綻開,湯汁充盈飽滿。魚腮下面那塊肉最為鮮嫩,我是主客,當然由我先行下筷了。遺憾的是沒有黑胡椒粉,灑在魚湯裏絕對濃烈鮮美。

  同來的一位老兄口味重,魚尾他吃了大半,好像還不過癮,末了把盤裏的湯倒進碗裏拌飯吃,顯然是個會吃的傢伙。

  飯後,朋友帶我們去看“狀元魚王。”

  它在梓塢村。

  依溪而建的宅屋前,有一方不大的魚池,四週壁上長滿青苔,裏面有着十幾條通身烏黑的大魚,還有幾尾紅鯉游弋其間。

  “狀元”的辯識度還是很高的,一群魚中,個頭最大,黝黑髮亮,保養的非常好!

  它顯得悠哉悠哉,不緊不慢地游動着,貴為“魚王”,卻沒有一點霸凌之氣。

  主人對它呵護有加,墻壁上有告示:魚王年事已高,請勿觸摸。

  魚池邊有一亭,方便觀魚。宋代詩人湯漢的《觀魚亭》不妨作為檻聯挂起來:有亭翼然山之阿,源頭活水養魚多。

  這家主人叫汪長生。1970年,大女兒汪文琴出生,他特意買了草魚苗放入魚池中,細心喂養。2011年,汪長生的長孫參加高考,成績優異,引發轟動,可謂是“魚躍龍門”。休寧且有“中國狀元縣”之稱,從此,“狀元魚王”的名頭不脛而走。

  朋友告訴我,它現在長約1.5米,重約35公斤。我感觸最深的是此魚“貴庚”已五十齣頭,與人的壽命相向而增,已然傳奇。汪家人與其感情深厚已逾兩代,家族興旺,人才輩出,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故事啊!

  觀魚者來來往往,我倚着亭子的“美人靠”,繼續看“魚王”在水裏神閒氣定,自然而然地想起莊子的“魚之樂”:

  ……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作者:許若齊

  配音:黃永強

  視頻:休寧縣融媒體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