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強優勢補短板 謀創新觀前沿——第二十屆“全國種子雙交會”現場掃描-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3 09/26 08:18:08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強優勢補短板 謀創新觀前沿——第二十屆“全國種子雙交會”現場掃描

字體:

  新華社合肥9月25日電 題:強優勢補短板 謀創新觀前沿——第二十屆“全國種子雙交會”現場掃描

  新華社記者水金辰、陳冬書

  從優質的水稻品種到育繁推一體化新成效,從國産西藍花良種到先進的智能育種項目……9月23日至25日,第二十屆全國種子資訊交流與産品交易會在安徽合肥舉行。“雙交會”聚焦農業“晶片”強優勢補短板,關注種業行業創新與未來前沿,吸引著專家學者、種子企業等參展參會,共商種業振興。

  “今天我們煮了四鍋米飯供大家品嘗,鍋蓋一開,場館飄香。”在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展臺前,水稻事業部副總經理王中花自豪地説,今天參觀者試吃的是公司暢銷的優質香型大米品種。

  作為農業農村部2022年公布的水稻強優勢類的國家種業陣型企業,近年來豐樂種業不僅在高産優質中秈水稻育繁推上持續發力,還在再生稻、高産麥茬稻、高端香型稻等品種選育上不斷深耕。

  豐樂種業水稻研究院院長張二朋介紹,如今通過傳統雜交育種很難適應種業發展新需求,2020年以來,公司成立了水稻聯合育種創新研究院,聚合優異種質資源,通過新技術選育更多高産優質綠色水稻良種。

  “全國種子雙交會”現場,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展臺上展示的水稻品種。新華社記者 水金辰 攝

  種業振興,不僅要在優勢領域不斷錘鍊長板,還要在依賴進口的品種上,加強科研攻關,努力補齊自身短板。

  “雙交會”現場,在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展臺前,兩排莖稈粗壯、花球圓整的西藍花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西藍花種子曾是技術難點,公司5年前就參與了國家西藍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經過持續努力,目前國産西藍花市場份額有了一定程度提升。通過技術聯合攻關,讓制種産量從畝均不到2公斤提升至10公斤以上。”公司瓜菜種業部副經理章紅運説。

  據了解,該公司主要與浙江省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聯合開展育種,目前已有5個品種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參與育種的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何道根説,近年來農科院收集了大量西藍花種質資源,並與國內一些高校合作,利用生物技術創制出約2000份更有特異性的育種材料,通過多年田間試驗,篩選出表現優秀的性狀組合。

  “全國種子雙交會”現場,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展臺上擺放著兩排莖稈粗壯、花球圓整的西藍花。新華社記者 陳冬書 攝

  種業振興,需要育、繁、推三個關鍵環節協同發力,聚焦前沿不斷提升種業創新能力。

  “這臺機器是比重精選機,能在一堆種子裏篩選出霉變、蟲蛀種子。”在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北聚力特分選技術有限公司展臺前,大區經理張懷釗正向客戶介紹最新面市的兩款新型比重篩選裝備。

  “我們的設備主要用于育繁推中的繁殖端。”張懷釗説,種子從田間收獲後往往會殘留雜質,通過這兩套裝備可以清選出品相差、幹癟、霉變等劣質種子,“今年黃淮部分地區遭遇‘爛場雨’,我們的裝備被採購用于過篩發芽霉變種子,保障了種源純凈度。”

  據介紹,這兩套裝備集結了200余項發明專利,此次展示的最新裝備屬于迭代創新産品,通過更換篩片、調節角度和風壓等參數,可以適應多種農作物種子篩選。

  在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北聚力特分選技術有限公司展臺前,現場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産品。新華社記者 水金辰 攝

  在本屆“全國種子雙交會”上,智能育種也是一大熱門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在大會開幕式上表示,發達國家種業已形成完善的創新體係,全球主要跨國公司的生物育種已經進入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智能設計時代,我國實現種業大國向強國轉變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預研項目在大會期間正式啟動。據了解,此項目包括建設一個智能育種中心和三條加速線,實現加速種質創新、種質鑒定和種質穩定,篩選和培育適應未來氣候變化和食物營養需求的抗逆性強、生態區域適應廣的超級底盤品種,並為突破性核心種質資源創新和育種加速提供研究和服務平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介紹,該項目重在提升育種科學交叉創新研究能力,突破智能育種原創關鍵核心技術,輸出育種加速標準化技術和産品,提供“未來品種”種源解決方案,打造“育種4.0”示范工程。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