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打造國際新能源汽車之都-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3 09/20 08:48:36
來源:安徽日報

合肥打造國際新能源汽車之都

字體:

  加強全鏈條布局,新能源汽車産能達到“平均每分鐘下線一輛”,今年營收有望突破三千億元——

  合肥打造國際新能源汽車之都

  蔚來第30萬台量産車下線。(資料圖片)

  近日,在位於合肥經開區的上海保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園區內,工人在檢查新能源汽車空氣懸架産品。本報記者 范柏文 攝

  合肥比亞迪基地廠房一角。(資料圖片)

  最近,合肥再次“火出圈”。9月20日,世界製造業大會開幕,總展覽面積近萬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車産業展,全球矚目。9月29日至10月4日,合肥又將迎來國內規模最大的國際新能源汽車展,來自全球95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1000余輛車齊聚合肥。

  數據顯示,2022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産量25.5萬輛,新能源産業集群營收2200億元;今年1月至8月,該市新能源汽車實際産量44.2萬輛,預計全年産量80萬輛,新能源汽車集群營收突破3000億元。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車全國佔比超8%,居全國城市前五強。

  合肥,何以領跑新能源汽車産業?

  自我突破

  錨定新賽道

  作為合肥乃至安徽首位産業,新能源汽車産業實現從“0”到“1”,再到“平均每分鐘下線一輛”、年營收有望突破3000億元的“蝶變”,合肥僅用了十餘年時間。

  作為從“江淮小邑”發展起來的省會城市,雖有中科大等科教資源“明星”,但先天資源匱乏、工業基礎薄弱、産業支撐不足,較難形成強有力的經濟帶動效應。

  2005年8月,合肥作出“工業立市”的戰略部署,將資源向工業匯集、政策向工業傾斜,打造全國重要的現代産業基地。同時,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抓住合肥被批准為國家首個創新型試點市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和布局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集群。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合肥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從“工業立市”向“工業強市”跨越的必由之路。2009年,國家啟動“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合肥作為首批13個試點城市之一,被允許開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此後,合肥謀定布局新能源汽車産業新賽道。

  沐浴國家政策的東風,合肥迎來了更大的創新舞&。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賽道上,該市勇創多個“第一”:全國第一個實現電動轎車大批量外銷的城市,開通全球第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純電動客車單車運行里程居全國第一位……

  如今,新能源汽車在合肥産業發展版圖中日漸清晰。今年8月,該市正式確立將圍繞打造國際一流新能源汽車之都,加強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三位一體”全鏈條布局,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引領區,到2027年力爭培育一個年營收萬億級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合肥迅速引來蔚來、比亞迪、大眾等一批産業巨頭落子合肥,500多家配套企業聚集。該市先後獲批國家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

  探索“打法”

  闖出新天地

  位於長豐縣下塘鎮的比亞迪合肥基地,一輛輛新能源車從這裡出發,駛向世界。在今年9月初的德國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多款産品精彩亮相。截至今年8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超178萬輛,持續領跑全球新能源市場。

  距比亞迪合肥基地不到10分鐘車程的中創新航,是全球動力電池企業的佼佼者。

  “7月3日,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使用的就是我們全球獨創的這款OS電池。”指着一個長方形的銀色鋰電池包,中創新航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敏説,公司已經為一大批主流車企提供配套與服務。

  從“零”到“鏈”,合肥已構建起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骨架”,躋身成效最突出的國內城市之一。成為新賽道的“健將”,合肥“打法”何在?

  龍頭帶動,配套支撐。合肥堅持“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産業鏈條—産業集群”的發展思路,強化全鏈條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支持。2022年,該市新能源産業集群營收2200億元,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和配套的完整産業鏈已經形成。

  “我們不僅是國內第一家將三元鋰離子電池應用到純電動乘用車的公司,也是第一家成功研發並批量應用液冷技術到純電動乘用車的公司。”華霆(合肥)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公司積極與高校院所共建合作開發&&,目前在核心技術方面申請知識産權專利千余件。

  合肥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圍繞産業鏈,緊抓“需求端+應用端”落地創新鏈,推動“政産學研用金”深度融合。聚焦汽車領域高端技術,該市發揮大院大所創新資源優勢,共建新型研發機構5家,組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級&&51個。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産業已集聚人才超10萬人,人才“智庫”加速擴容。

  “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合肥還聚焦新能源汽車産業關鍵環節、核心技術領域對外‘揭榜挂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引導技術與産業雙向奔赴。”合肥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

  圍繞産業鏈,布局生態鏈。近年來,合肥組建新能源汽車産業“雙招雙引”工作專班,成立新能源汽車專家諮詢委員會;&&加快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推廣應用等專項政策,推動“産業政策—兌現細則—實施意見”組合發力;整合新能源汽車産業基金,給予企業全周期、全要素政策支持;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公務用車、公交車全部採購新能源車,一體推進縣鄉村三級充換電體系建設……一系列創新舉措讓産業生態持續優化,企業發展如魚得水。

  隨着産業鏈、創新鏈、生態鏈“三鏈”聯動、協同發力,合肥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擁有了澎湃動能。

  完善“棋局”

  賦能“新藍海”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開高規格的全省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提出搶抓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機遇,強化創新引領,進一步優化産業布局,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全面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

  規模不夠大,整體競爭力不夠高,零部件産業發展不足,研發方面創新能力不夠強,人才培養跟不上……大會上,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人清晰地看到了制約安徽由汽車出口大省向新能源汽車強省邁進的諸多掣肘。

  合肥,該如何完善“棋局”?

  “合肥市正全力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引領區,構建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三位一體’布局,為安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貢獻合肥力量。”合肥市委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

  做強整車企業,提升競爭力。合肥頂格推進比亞迪合肥製造基地、大眾全球第二研發中心、蔚來新橋産業園等重大項目,鼓勵企業增資擴産。構建“3+N”空間布局,打造下塘、新橋、新港三大“百萬輛”整車生産基地,建設一批“百億級”零部件園區。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整車産能將超300萬輛,培育百億級企業10家。

  做大配套企業,提升支撐力。合肥梳理完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三圖”(産業全景圖、區域分佈圖、招商施工圖),不斷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常態化開展“整零協同”“芯車協同”“智車協同”等供需對接。重點建設高新區、新站區等“百億級”零部件配套園區,強化核心部件配套,引導企業開展“車芯屏”協同攻關,發展車身輕量化等製造工藝。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值規模超2000億元。

  做足“後市場”,提升帶動力。合肥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在市區建設8.5萬個各類充電設施和50多座換電站,初步構建起2公里充(換)電服務圈。持續推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初步形成“資源—材料—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閉環産業生態。

  “今後,我們將從側重生産製造向‘産品+服務’延伸,重點抓好展銷、金融服務、檢測服務、二手車交易、電池回收、物流和出口等方面工作,盡快做大汽車後市場規模。”合肥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

  迎着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熱潮”,合肥正推動産業巨艦駛向廣闊新“藍海”,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體系。(記者 許根宏 許蓓蓓)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