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無償獻血累計4萬毫升-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3 09/13 15:03:31
來源:合肥晚報

大學教授無償獻血累計4萬毫升

字體:

  姜從山副教授“滿齡”前最後一次參與無償獻血

  姜從山作為志願者在給市民講解獻血前的注意事項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這是無償獻血宣傳中常見的一句話。

  姜從山是合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平常除了傳道授業解惑,獻血就是他另一個重要使命。

  從小就害怕打針的他,卻在12年裏共獻血160多次,累計獻血4萬毫升,相當於9個人身體中血液的總和。姜從山説,在他的帶領下,學生們也加入到獻血的隊伍中,“如今,獻血都成為我的一項事業了。”

  “擼袖獻血”早已成為生活的習慣

  雖説是工作日,但是早上9點剛過,路過安徽省立醫院對面的愛心獻血屋,就能看到裏面已經站滿了不少人。

  “獻血前是需要吃早餐的,沒吃油膩的吧?來填一下表。”姜從山穿着印有“愛心獻血志願者”字樣的T恤,帶着笑容熱情地招呼每一個前來獻血的人。

  “以後我自己不能獻血了。”看著前來獻血的市民,姜從山發出了感嘆。

  前幾天,姜從山剛剛過完自己的60歲生日。但對他來説,卻有點“遺憾”,“因為到了60歲,就不可以繼續獻血了。”

  説起獻血,姜從山還真的是“專業戶”,但是一開始讓他對獻血有最直觀的感受,卻是一通陌生電話。

  那天,姜從山突然接到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本想挂斷,可一直響個不停,讓他以為是有急事的學生。

  接通後,沒成想是合肥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員,對方很急促,直接詢問姜從山現在是否有時間去獻血,因為血庫告急。

  安排好手上的工作,姜從山立即趕到血站進行獻血。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被需要”,姜從山對獻血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原來每年都可能會出現“血荒”,血站有時會主動&&以前固定的獻血人員前往“支援”。

  從2011年首次參加無償獻血,姜從山在合肥累計捐獻血液4萬毫升,其中全血3600毫升,單採血小板182個治療量。

  就因為獻血,姜從山還被評為2017年安徽省教科文衛體系統師德先進個人,2018年度助人為樂類“合肥好人”,多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

  數十年的堅持源於家人的經歷

  姜從山如今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是看起來精神抖擻,説起話更是中氣十足。對想來獻血、卻又有些害怕的年輕人,他總是一副笑瞇瞇的和藹模樣。

  不過,對於別人的這份“恐懼”,姜從山卻是十分感同身受。“一開始看到獻血車我都是‘無視’,主要是害怕打針。”説起自己的首次獻血,姜從山直言也是猶豫了很長時間。

  既然對打針如此抗拒,後來又是如何堅持這麼多年?姜從山覺得可以總結為“知恩圖報”一詞。

  時間倒回到1996年。姜從山的妻子在生孩子時大出血,妻子和孩子的情況都不理想,“我當時感覺天都要塌了。”後來醫生告訴自己母女平安,而這也正是多虧了陌生人無償獻的血救了她們。

  “當年妻子生女兒時大出血,要不是靠着陌生人獻血,挽救了妻子的生命,現在想都不敢想。”

  姜從山也就是從那時候決定,無論何種情況,每年都要去獻血,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加入了獻血的隊伍,姜從山也結識了不少“圈內人”。平常只要有時間,大家也會相約着一起去獻血。不過,這一切都是在“悄悄”進行,除了家裏人和獻血小分隊的成員,其他人一概不知。

  直到2015年,他參加了合肥中心血站組織的“我為祖國獻熱血”的活動。

  參加完活動,合肥中心血站為了表揚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特別頒發了紀念獎牌。“那天趕着去學校上課,就將紀念獎牌隨手放在包裏。”後來無意中被同事發現,姜從山的這份默默無聞事業才被知曉。

  每隔14天就會獻一次血小板

  離學校不遠的經開區大學城獻血點,只要提到姜從山,那兒的工作人員都會豎起大拇指。

  趁着周末,姜從山和工作人員一起到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做志願服務,看望患白血病的孩子。一見到這些患者和家長,他們臉上的憂心和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神裏裝滿對未來的渴望,深深地刺痛着姜從山。

  “老師,你身體好的話可以捐獻血小板,現在需要的孩子很多。”工作人員的一句話,讓姜從山開始了捐獻血小板的愛心之旅。

  姜從山了解到,全血的話一年只能獻兩次,但如果是捐獻血小板,14天就能獻一次。姜從山從來不浪費一次機會。

  由於血小板對捐獻者的血液有着嚴格的要求,不能熬夜、不能喝酒、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就成為姜從山的“三大禁忌”。每一次也都是嚴格要求自己。

  “別看每一次的捐獻,這背後都能救至少兩個病人。”姜從山説,有時只要想到在醫院看到的家長和孩子,感覺什麼都值得。

  每次血小板的捐獻往往需要1個小時左右,很多人擔心會傷害身體。

  “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顧慮的。”姜從山説,但很快這種顧慮被打消了。“有一次我6號去獻血小板,剛好8號單位體檢,當時我的血小板量已經190萬,完全沒有影響。”姜從山説,從數據上看身體在兩天之內已經自動恢復了。

  感染帶動身邊更多人加入獻血

  如今,獻血160次,累計捐獻血液4萬毫升是姜從山獻血貢獻的證明。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各種志願服務,志願服務時長4000多小時。

  前段時間姜從山從學校退休,可支配的時間多了,但也閒不下來。“只要沒事就會來做志願工作,我感覺這樣很充實,也很幸福。”姜從山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很有親和力。

  隨着獻血屋不斷有人前來獻血,姜從山都會熱情地站起來迎接,耐心地詢問獻血者的身體狀況,給他們遞上防止低血糖的小麵包,指導獻血者填寫登記表。

  “如今在我們學校裏,參與愛心獻血的人數越來越多了。”姜從山有些驕傲地説,在他的帶動和感染下,越來越多學生和老師放下了心中對於獻血的顧慮和恐懼,也走進了獻血屋,獻出了一份愛心。

  當遇到有獻血的意向但還是感到害怕的人,姜從山會以自己為例:“你看我這麼大年紀了,都還這麼健康,就説明獻血對身體是沒有損害的,甚至還有好處呢!”

  姜從山熱心於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的行為深深影響了身邊人,他的女兒也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並將無償獻血作為自己特殊的一場“成人禮”,在父親的陪同下,讓血液中的愛傳遞下去。(記者 王書滸/文 吳翰林/攝 實習生 衛馨瑤)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