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種植的8.5畝白芷大豐收,預計畝産達1700公斤,按照市場價每公斤6.4元計算,收入9萬元沒問題,比外出打工划算。”近日,在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中藥材種植基地,種植戶馮洪山對記者説,收穫的鮮白芷直接銷售給外地客戶,地頭過秤就轉賬。
中藥材種植基地的地産中藥材白芷迎來了收穫季,藥農們搶抓晴好天氣,手腳麻利地撿拾、攏堆、裝車,田地裏瀰漫着中藥材特有的清香,到處呈現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
“白芷主根大、産量高,來年8月份莖葉枯黃時就可以採挖了。”談起白芷種植,馮洪山侃侃而談,白芷既是中藥材,也可為食用作料,因其用途廣泛,需求量大,市場行情一直看好,“白芷收穫後,還可以再種一茬雪菜。”
靠種植白芷,馮洪山還帶動10多個村民務工。他們主要是年齡在50歲以上的農事鐘點工,在地裏從事除草、施肥、采收等農活,每人每天工資70元至100元,工資當日結清。
“今年,我在中藥材種植地裏幹活就收入1萬多塊錢,地裏不忙的時候再做點其他零工,一年務工收入在2萬元左右。”村民張桂芝告訴記者。
人勤地生“金”。談及未來,馮洪山説,年內打算購置一套中藥材切片烘乾房設備,帶領更多村民致富增收;明年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在延伸産業鏈上下功夫。
“促進特色産業發展,真正實現藥材興鎮,需要更多有技術、有渠道的新農人。”牛集鎮分管農業負責人陳金友告訴記者,將繼續加強黨建引領,深入推進紫丹參、玄參、白芷、白術等中藥材産業,整合土地資源,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路子,提供技術支持和務工服務,持續激發産業活力,做大做強中藥材産業,讓更多群眾富起來。(記者 武長鵬 本報通訊員 武清海)
【糾錯】 【責任編輯:劉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