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有滋有味】山中蹭飯鄉情暖-新華網
新華網 > 安徽 > 正文
2023 08/23 17:43:23
來源:休寧縣委宣傳部

【休寧·有滋有味】山中蹭飯鄉情暖

字體:

  開車上路了,卻不知要去何方。於是在手機地圖上尋覓那些不知何時記錄下來的鄉村。

  收藏得真不少,就挑最上面的一個去吧:休寧溪口周坑村,過去一&&,不累。

  進山了,路變得窄曲但不險峻。上上下下翻過幾道山脊,就到了處在一個山洼裏的周坑,周邊都是大山,散落着十來戶人家,有的在半山腰上。

  村裏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皆姓吳(一戶姓汪),祖輩父輩從休寧流口的深山裏遷來,在這裡繁衍生息,已近百年。

  房子雖然老舊,家家都收拾得清爽整齊,徽州人的持家遺風徐徐拂拂。正堂有長案幾,東瓶(平)西鏡(靜),上挂吉祥喜慶的條幛;一張八仙桌,兩把太師椅也是不少的,歲月的蹭磨使它們老態龍鐘,幽幽發亮。  標題:山村晨曦  拍攝:金虹  攝地:江潭   &&::15212301333

  山村晨曦 金虹 攝

  

  炊煙嫋嫋,一看已到飯點,看來得要在這裡蹭一頓飯了。

  於我而言,類似的行為基本得逞。五年前在汊口,三年前在儒村,去年在流口……既能為座上客,大快朵頤紅燒鴨筍幹燒肉;亦能在門口墻根矮凳上受用紅薯煮稀飯就鹹菜。到哪吃哪,閒逛的情趣全在其中,就圖個隨心所欲。

  末了,一個真心實意要付錢,一個總是堅辭不受。我總是未遂,臨行時再三作揖打拱致謝。

  山村秋色  汪茹斐18855995778 休寧裏莊

  山村秋色 汪茹斐 攝

  還沒等我開口,女主人就熱情招呼:中飯就在我家吃吧?我當然求之不得,但做的是推辭狀。又問:可有微信?

  女主人不解,我解釋要付錢,沒有現金。她笑了,説山裏人很少出門,不用那東西,吃頓飯要什麼錢?中午正好有人在幫砍冷天用的柴,添筷不添菜。

  最後一句好熟悉,也溫暖,幼時家裏就是這樣招呼來客的。

  正説着,進來了三個中年男子,看上去都五十多歲了,儼然這一帶的壯勞力,把斧子和柴刀一擱,就大口喝茶,等吃飯。女主人用休寧話對他們説:這個客好嬉(好玩),在我家吃當頭(中飯),還要付鈔票呢!漢子們聽了,都噗哧笑起來。

  我也笑着説起了純正的休寧土話:吃了當頭下屯溪……女主人樂了:你也是個休寧佬!

  我怎麼不是呢?家譜排下來,在休寧都八代了。

  女主人把菜端上八仙桌。四個男人,推讓一番,還是我坐了首位。女人不上桌,她照應着添飯續水,不停地説:沒有菜,飯可要吃飽。

  這話説得好。客氣、熱情、實在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咋沒菜呢?紅燒肉、辣椒豆腐幹炒肉絲、炒腌雪裏蕻、炒南瓜絲、炒雞蛋。在這個山裏的小村子,這一桌飯菜已經相當豐盛而近於奢侈了。當然,為的是三個出力流汗的漢子吃好吃飽,我終究是個蹭飯的,碰上了。

  

  

  有一個菜,更讓我胃口大開:苦櫧豆腐炒辣椒。它來自苦櫧樹上的苦櫧子,幾經工序,做成了這天然的綠色食品。裏面放了自製的土醬,還有拍碎了的蒜瓣,炒得非常入味。

  在休寧城裏吃上這道菜,顯得很山野、很生態,取苦櫧的“苦”字,有趣的休寧人把這道菜稱做“寒窗苦讀”,頗有點不忘本的意蘊。

  一個朋友當場就唸唸有詞:

  一碗苦櫧豆腐,幾卷聖賢古書;三間茅屋讀聲朗,放下扁擔考一場。

  周坑的飯是用當年的新米做的,爽爽香香;盛飯用的是敞口的藍邊碗,我居然吃了差不多滿滿一碗,幾乎是平時的翻番。同行的合肥朋友發微信要我把握吃相,呈斯文狀。

  我還不斯文嗎?看看那三位已兩碗落肚了,狼吞虎咽,風卷殘雲,還喊着添飯。下午還要幹活,不吃飽行嗎?

  我飽了,放下筷子等最後的湯上來。一直到他們吃完欠欠身子準備離開了,也不見湯的蹤影。

  城裏人的規矩,都要以喝湯收尾,鄉里未必這個套路。 

美麗小坑 汪炳奎18855939483

  美麗小坑 汪炳奎 攝

  

  飯後,與三位漢子在場院裏喝茶閒聊,説了一會山裏的毛竹現在什麼價,野豬如何成群結隊地下山搞破壞,城裏的豬肉賣多少錢一斤。

  一位漢子的老婆腰椎滑脫,我則結合自己的實際,運用極其有限的醫學知識提供了諮詢,也為其他幾位“答疑解惑”,説得他們連連點頭稱是。

  這頓飯好像沒有白吃。  

  作者:許若齊

  配音:黃永強

  視頻:休寧縣融媒體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