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家行業頭部機構成功揭榜“英雄帖”
8月4日,“科大硅谷”首批全球合夥人正式簽約。歷經近半年的遴選,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和國內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25家全球合夥人首次亮相,將和安徽一起打造“一棟樓就是一條産業鏈”的創新生態。
首批全球合夥人是什麼?又為什麼選擇安徽合肥,選擇“科大硅谷”?一起聽聽他們心儀科創名城的理由。
海內外25家全球合夥人入駐
作為安徽創新創業的金字招牌,“科大硅谷”推出了“創新單元”的全新模式,將“科大硅谷”片區劃分為若干單元,每個單元交由一位全球合夥人運營,通過“團隊+基金+載體”的産業培育新模式,實現“一棟樓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一棟樓就是一個産業鏈”。
今年3月初,“科大硅谷”面向全球發布了合夥人招募令,上百家團隊、機構報名,均是國內外頂尖的市場資源和科創要素。歷經小半年的遴選、洽談,首批全球合夥人最終敲定,8月4日正式簽約入駐。
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首批簽約全球合夥人共25家,其中創新單元合夥人16家,創新中心合夥人6家,基金合夥人3家,他們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和國內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浙江等地。
要成為全球合夥人可不簡單,不僅要通過層層選拔,還必須具備“懂科技、懂産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能力,可以釋放“虹吸效應”,匯聚創新勢能,深度融入國際創新網絡。梳理合夥人名單,記者看到,在這其中有行業領先的天使投資基金機構阿爾法公社,有為電子行業提供專業諮詢的愛集微,還有來自法國的科創企業孵化器聯盟等。
據介紹,“科大硅谷”將採用異地孵化+本地註冊的模式,鏈結海內外項目和資本資源,打造共建共享創投生態,建立覆蓋企業種子期-天使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體系,為創新主體提供充分成長的“生活圈”。
“科大系”成合夥人主力
“安徽合肥非常適合創新創業團隊落地生根,我們選擇回安徽發展事業就是衝着‘科大硅谷’來的。”首批全球合夥人之一的阿爾法公社創始合夥人、CEO許四清告訴記者,他畢業於中國科大,也曾在合肥生活過一段時間,再次回到合肥,仍然感覺親切。
許四清曾開創微軟公司華南區業務,並就任第一任總經理,獲得過“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投人”的稱號。在他看來,安徽把科技發展成産業的“打法”,在全國來説都是領先的。“我們希望在合肥能夠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創業者,吸引更多優質項目來皖落地。”
浙江大科校友科創發展有限公司也是首批全球合夥人之一,該公司創始人兼CEO涂平同樣畢業於中國科大。“我從1982年到1990年在中國科大學習生活了八年,可以説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是在合肥度過的。”涂平&&,“‘科大硅谷’的規劃建設,助推合肥的科技創新機制更加完善、科技創新動能更加充沛、科技創新生態更加優化,這也是我回到合肥再創事業的重要原因。”
全球合夥人愛集微的董事長王艷輝也流淌着“科大系”的血液。“這次來合肥就是想為創新主體們做好服務。”據介紹,愛集微主要為中國半導體行業提供諮詢、知識産權、投融資等方面的業務,將為合肥集成電路産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開創事業“第二增長曲線”
當然不只中國科大,“科大硅谷”利用自身&&優勢,也為合肥和國內外各地的創新資源搭建起聯動橋梁。
浙大國際科創也在首批全球合夥人名單當中。總經理馬飛介紹,浙大國際科創作為浙江大學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深度鏈結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和省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融通了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相信未來我們依託‘科大硅谷’將安徽和浙江兩地的資源聯動起來,打通‘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孵化—産業加速’的全鏈條發展模式。”
國內領先的科技産業投資服務機構雲岫資本也是這次全球合夥人之一,自2015年創立以來,已幫助客戶成功完成近900億人民幣私募融資、並購交易。董事總經理潘浩告訴記者,“科大硅谷”讓創新創業者們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做科研攻關,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希望雲岫資本能夠乘着‘科大硅谷’的東風,將在這裡的全球科創總部打造成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
此外,這批全球合夥人當中還有來自法國的法中孵化器聯盟。法中孵化器聯盟協會主席孫學光透露,法中孵化器聯盟協會已經與科大硅谷服務&&公司開始了搭建海外企業合作及科學資訊服務&&,將為在法國的中外企業、人才提供更多合作機遇。他也希望能帶動法國里昂的科創企業來到中國、落戶“科大硅谷”。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劉小容 通訊員 宋炎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