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市立足鞏固、圍繞拓展、着眼銜接,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一幅産業旺、農村美、村民富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強化黨建引領,築牢鄉村振興“橋頭堡”
淮南市強化黨建引領,繪製鄉村振興藍圖,書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糧食連年豐,飯碗端得牢
近年來,淮南市不斷健全“村黨總支+社會化服務組織+小農戶+銀行+保險”的農業大託管機制,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實現了糧食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
2021年,淮南市&&實施《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産大託管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高位推動“大託管”改革。2022年,635個村、兩季183萬畝耕地實施全程“大託管”。今年3月23日,淮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農業生産“大託管”現場推進會,“大託管”已由“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
今年,淮南市夏季糧食再獲豐收:小麥麵積322.1萬畝,總産128.42萬噸,比上年增長6.8%。廣大農戶實現了廣種糧、多賣糧與增收致富的“同步共頻”。
糧食生産連年豐收
振興基礎穩,振興底氣足
打贏脫貧攻堅戰後,淮南市堅持用發展的辦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在田家庵區首屆選派幹部“擂&比武”大賽上,該區第八批選派幹部集體參與這場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大比武”。
賽場上,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選派駐村第一書記以“現場演講+PPT演示+短視頻展示”的方式,曬成績、談經驗、比幹勁、表決心。選派幹部在“練”中學習、在“比”中提高、在“賽”中昇華,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提高業務能力,為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市委組織部、市鄉村振興局不斷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制定&&《淮南市選派幹部量化考核實施方案》,嚴格落實選派幹部管理實施細則,紮實開展選派工作“六項行動”,每季度組織開展駐村第一書記“擂&比武”。
聚焦“守底線”,接續成果豐
淮南市落實《關於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監測的通知》要求,壓緊壓實“四級網格”責任,持續加強監測幫扶,堅持常態化走訪。
經過動態調整,淮南市共有監測人口5695戶15260人,其中已消除風險4562戶12135人,風險消除率79.5%。開展2023年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工作,全市共有應排查人數654459戶2511480人,排查進度達100%。
淮南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2023年全市共安排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6.62億元,其中市級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安排6000萬元,較2022年市級銜接資金增加300萬元,增幅5.3%。大力爭取更多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2023年已撥付縣區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共計42455萬元,較去年增加1108萬元,增幅3%。
做實産業文章,點燃鄉村振興“新動能”
淮南市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立足本地特色、優勢,推進産業集群化發展,擦亮特色産業品牌,健全産業鏈,促進産業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發揮特色産業更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特色産業,助力振興
全市各地將特色産業發展作為振興的根本之策,將産業興旺作為振興的物質基礎,健全産業鏈條,補齊要素短板,長期培育和支持特色産業,拓展産業增值增效空間,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産業支撐。特色産品立住腳、基礎夯實後,淮南市聚焦“産業延鏈”,推動傳統農業向種植、加工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發展,形成“企業+村集體+農戶”聯營發展模式。
大通區孔店鄉幹部調研農業特色種植
政企合作,産業帶動
按照“政企合作、産業帶動”模式,壽縣統籌扶貧資金,與溫氏公司合作共建扶貧工廠(豬舍)。扶貧工廠優先安排脫貧戶合作養殖或進場務工,助力當地群眾走向致富的道路。
溫氏公司通過“公司+農戶”方式合作養豬,由公司負責提供豬苗、飼料、技術服務等,生豬達到出欄要求時,公司再予以回購。
“微園”不小,振興有路
近年來,壽縣充分利用鄉鎮閒置房屋及存量用地,大膽探索建設鄉鎮“小微園”,實行“434”模式,創新銜接資金用途,由到村到戶單一補貼向培育到鄉鎮到縣級帶動性大的項目轉變,由原來扶貧産業項目“小散弱”向産業振興“精特美”蝶變。
如今,壽縣投入各類資金2.87億元,實施“小微園”産業項目47個,建立了“企業+鄉鎮+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為群眾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實現了群眾、村集體、企業和鄉鎮“四贏”效果,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淮南市各地將繼續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創品牌、拓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産業鏈,為鄉村全面振興積蓄蓬勃發展後勁。
創新基層治理,夯實鄉村振興“基本盤”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不斷完善鄉村建設‘硬實力’的同時,各地逐步提升鄉村治理‘軟實力’。”淮南市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徐權説,“如果説特色産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大抓手,那麼另一大抓手便是基層治理創新。”
環境整治,美景如畫
圍繞生態宜居目標,田家庵區曹庵鎮投資200多萬元對大樹村展開人居環境整治,對二東幹渠進行了清淤、護坡、硬化、綠化一體改造提升,打造出集親水觀光平台、河邊游園、人行步道於一體的景觀。改頭換面的變化讓大樹村榮膺2022年度省級中心村。
文明新風,提振精神
近年來,淮南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不斷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夾溝鎮着力推動黨建與文化互促互融。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全市首個鎮級文聯及鄉村大舞&,舉辦了潘集區2022年農民豐收節、廟前村新春聯歡會、慶“三八”廣場舞大賽、農民歌手大賽等活動。
留住文脈,文化鑄魂
把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平台,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着力強化鄉村德治教化,有力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淮南市委組織部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村作為試點,充分利用舊村部、廢棄民房、村部空房、村級文明實踐站等現有資源建設村史館,打造農村基層黨建新窗口。
鄉鎮農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站在新的起點,淮南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踔厲奮進、闊步前行,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展開。(柏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