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搶抓合肥市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契機和輻射周邊萬億級智能電動汽車零部件配套産業集群的機遇,重點圍繞合肥蔚來、比亞迪、大眾(安徽)、江淮等整車企業,全力加快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配套基地建設。
精準定位,搶抓産業&&建設
“我們從合肥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開始,就在謀劃怎麼抓住這個契機。”金安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煥成説。
六安具備較強的汽車配套産業基礎優勢,已初步形成齒輪、軸承、電機、基礎結構件、磁性材料等較為完整的汽車配套産業鏈。
怎麼將這些産業“鏈”上新能源?2020年,金安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先後前往江蘇、浙江、上海、深圳等地調研。經過調研,六安市確定要抓住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風口”,打造智能電動網聯汽車零部件産業基地,六安開始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新賽道上加速“奔跑”。
選定距離合肥50公里最佳配套半徑範圍內的市開發區、金安開發區、六安高新區、舒城(杭埠)開發區為主&&,分別規劃建設高標準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配套園區。
市開發區規劃面積5至8平方公里蔚來(六安)汽車零部件産業園;金安區&&《金安區促進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專項支持政策;裕安區在高新區規劃4.18平方公里配套園區,&&《支持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舒城縣分別在城關園區、杭埠園區規劃用地4712.4畝,優先保障智能電動汽車配套産業項目落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把智能電動汽車配套産業納入發展重點。
同時,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指揮長的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配套基地建設指揮部,下設“一辦三縱隊”。一系列實招實策,全力推動配套基地建設、發展。
全力以赴,推進項目招引落地
總投資50億元的科大國創動力電池産業化、總投資12億元的激智科技電池鋁塑複合膜、總投資6億元的重慶至信汽車零部件、總投資5億元的友升鋁業輕量化零部件、總投資6億元的福然德汽車零部件生産……
2022年,六安市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圍繞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配套基地建設,發揮鑄造産能、區位交通等比較優勢,“一辦、三縱、四組”招商組織體系發力,緊盯合肥智能電動整車製造企業,推進産業配套招商,一批新能源汽車産業重點項目紛紛落地建設。
“這是我們母公司科大國創由軟體開發向電池生産實體轉型,‘智能網聯+智慧能源重要布局基地,在六安是最好的選擇。”安徽科大國創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杜曌介紹,從2022年1月安徽科大國創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到今年6月一期項目建成投産,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項目完成選址、建設、投産。
同時,對標滬蘇浙,深化“放管服”改革。六安市着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企業開辦“一日辦結”、全程免費,市縣兩級“一網通辦”“一門服務”等高效優質服務。一大批像安徽科大國創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這樣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重大項目紛紛簽約落地,並在六安快速發展。
創新創優,加快産業入鏈上量
“主動走出去、積極請進來,與合肥工業大學車輛工程系主任、安徽省智能汽車工程實驗室主任張炳力密切合作,並大力鼓勵高等院校專家和技能人才加入到新能源汽車産業,提升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合作水平。”王煥成説,截至目前,金安區汽車零部件企業達到60多家,年産值近50億元,産業層次不斷躍升,産業生態漸成氣候。
安徽豪斯特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産汽車A/B柱、防撞梁、一體化天窗、前門環等汽車車身熱成型零部件,産品主要配套比亞迪、理想、吉利、長城、長安、小鵬等客戶。
“安徽豪斯特項目在金安區落戶生根,決心打造集團標杆基地,公司制定了高潛人才培育計劃,並加強與一些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引進大學應屆畢業生,提供專業技能培訓條件,堅定公司發展人才梯隊建設的決心,為皖西汽車零部件行業培育專業技能人才。”安徽豪斯特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靜坦言。
六安市堅持與高等院校“攀親結緣”,實施“鴻雁人才計劃”,建設六安市博士後聯合體,建立完善校政、校企産學研合作機制,圍繞裝備製造業開展研發,拓展項目孵化合作,引導現有零部件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提升産業配套粘性,推動科研團隊在六安落地轉化,進一步推進六安市新能源汽車産業“入鏈上量”。
捷步工業總投資5.5億元新能源汽車及家電零部件生産基地建設項目、瀚海新材料總投資4000萬元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材料産業化項目、安健天窗總投資2500萬元汽車天窗鋁軌、遮陽簾及隔音隔熱材料技術改造項目……當前,六安市新能源汽車一批技改項目正加速推進,人才培養與創新創優為新能源汽車配套産業“跑”出加速度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楊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