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更高“顏值”長三角-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3 06/05 08:27:10
來源:安徽日報

共築更高“顏值”長三角

字體:

  波濤滾滾的長江,日夜奔流,在東部三角洲孕育出萬千氣象。

  以自然地理命名的長三角,“綠色美麗”正是這方區域高品質發展的題中之義。

  5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協商共治、協同共進,深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本底不斷厚植。

  共商區域政策協同創新

  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需要創新體制機制“保駕護航”。

  新安江畔,率先邁出改革步伐。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的新安江,出境水量佔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60%以上。新安江水質優劣很大程度決定了千島湖的水質好壞,關乎長三角的生態安全。皖浙兩省實施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經過3輪試點,新安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噸好水。當前,上下遊生態補償范圍正逐步向全要素擴展。

  地緣相近、水氣相連的三省一市,把握國家戰略契機,在推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中,優化全方位協作機制,共商區域政策協同創新。

  2019年4月,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第九次會議在上海市召開,同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正式公布。

  2021年5月21日,原區域大氣、水污染協作小組調整為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堅持“共商共建共治共用”原則,在新的起點上,持續推進全方位的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共同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示范區。

  長三角區域聯保共治機制持續推進。去年,三省一市共同落實區域非道路移動機械識別標誌互認;聯合簽署備忘錄,推進區域主要污染物總量協同控制;加強生態環境數據、危化品運輸數據及固廢危廢管理資訊互聯互通;部署並開展多個聯合打擊環境犯罪的專項行動;首次聯合評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十大典型案例;成立區域生態環境宣教聯盟,共同講好綠色美麗長三角故事等。

  共推區域污染防治攻堅

  一條長江,將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串聯成一體。滁河為長江下遊一級支流,為皖蘇兩省跨界河流,全程269.2公里。2018年,皖蘇兩省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江流域滁河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確定以滁河陳淺國控斷面水質為考核斷面。在雙方攜手治理之下,滁河陳淺國控斷面年度水質已連續5年穩定達標,水環境持續改善。

  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長三角共推區域污染防治攻堅,改善的是長三角人同呼吸、共命運的生態環境。

  大氣污染協同治理,我省針對污染較突出的水泥、火電、玻璃、家具、磚瓦等行業,主動加壓,制定更嚴的地方標準,全面執行鋼鐵、有色等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快推進鋼鐵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累計注銷老舊機動車百萬余輛,為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減排打下堅實基礎。三省一市深化區域船舶、柴油貨車及非道路移動機械等移動污染源協同治理。

  共抓跨界水體協同保護,三省一市推進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環境事件聯防聯控,部署長江口—杭州灣綜合治理,印發實施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開展長江口—杭州灣海洋污染基線試點調查,實現滬浙跨界水源保護區的協同劃分,推進一體化示范區水源地協同保護立法調研等。

  共抓固廢危廢協同監管,去年加快推動鋼鐵等重點行業固廢綜合利用,區域24個城市納入“無廢城市”建設,完成356個礦區和95個涉重金屬尾礦庫排查工作,實現區域危險廢物鑒別結果互認,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區域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係基本實現全覆蓋。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2022年,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0%,較2018年上升7.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較2018年下降26.2%,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59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為92.1%,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

  共保區域自然生態係統

  長三角是高品質發展示范區,也是綠水青山樣板間,擁有數量眾多的“天然氧吧”“森林城市”。

  長江馬鞍山段東岸,鬱鬱蔥蔥的樹木如同一條綠色長龍伸向遠方。近年來,該市制定長江馬鞍山段生態保護與修復方案及長江“建新綠”工作方案,遴選28個造林樹種,按照沿岸1公里、5公里和15公里3個層次分區分類打造濱江生態景觀帶,整體推進長江經濟帶馬鞍山段生態廊道生態修復與綠化提升。

  我省織密築牢生態屏障,2018年至2022年,由“兩廊兩屏”建設上升為“四廊兩屏”,即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和皖西、皖南生態屏障建設,全省累計造林綠化763.52萬畝,長三角森林面積中“安徽綠”約佔三分之一。全省濕地保護率從37.3%提高到51.5%,合肥市入選“國際濕地城市”。實施長江“1515”岸線分級管控,退還水域577萬平方米,釋放岸線66.7公里,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推動水生生物資源加快恢復。生物物種多樣性逐步恢復,揚子鱷放歸自然、野生江豚逐嬉長江、東方白鸛頻現巢湖。

  放眼長三角,去年三省一市完善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提升區域林業生態建設協同治理水準,編制《皖西大別山和皖南—浙西—浙南長三角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方案》,印發《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建設方案》;深化長三角一體化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編制完成長三角生態屏障建設方案;強化沿海、沿江候鳥重要遷徙通道和越冬地保護管理;實施區域重要河口區濕地保護修復項目,累計安排17.6億元用于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針對非法採砂、非法捕撈、非法貿易等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立案偵辦犯罪案件5000余起。

  三省一市奏響生態共保聯治協作曲,一個更高“顏值”的綠色美麗長三角正呼之欲出。

【糾錯】 【責任編輯:吳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