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丨“90後”駐村規劃師為古村落描繪活力新畫卷-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3 06/01 08:28:48
來源:新華網

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丨“90後”駐村規劃師為古村落描繪活力新畫卷

字體:

  新華社合肥5月31日電 題:“90後”駐村規劃師為古村落描繪活力新畫卷

  新華社記者何曦悅

  傳統村落,除了小橋流水、古建老屋,還應該有些什麼?對此,“90後”駐村規劃師劉琳用30多本筆記和遍布村中的足跡,寫下了與眾不同的答案。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龍潭鄉萬澗村是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2018年6月,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駐村規劃師劉琳來到了這裏。這位個子不高但充滿活力的四川姑娘,希望為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一些長遠、切實的影響。

  萬澗村位于大別山區,是一座被萬畝竹海環繞的小小“桃花源”,擁有獨具特色的皖西大屋、京劇泰鬥曾登臺表演過的古戲樓,保留著唱黃梅戲、舞獅子、戲花燈等傳統文化形態,但同時也面臨建築年久失修、農村空心化等諸多問題。

  “剛來時,看到不少老屋處處漏雨,我特別擔心我還沒來得及做些什麼,老房子就倒了。”劉琳進村第一件事,就是保護岌岌可危的古建築,改善村民居住條件。

  來到陌生的山村,吃住、方言,對劉琳來説都只是小問題,最大的挑戰是村民的不信任。

  “我不是村幹部、選調生,又要從村民最在乎的土地和房屋入手,大家一開始懷疑我是騙子。”這讓劉琳很為難。

  “想讓村民了解我,就只有腳踏實地幹。”從抵達萬澗村的第一天起,劉琳就堅持白天在村中走訪調研,和村民一同下地幹活,晚上把經歷的大事小情都記錄下來。5年來,她足足寫滿了30多個筆電,也漸漸和村民打成一片。

  劉琳在做筆記。(受訪者供圖)

  村莊改造的症結所在,逐漸在調研中逐漸清晰。村中的皖西大屋産權復雜,一間大屋最多時有一兩百人居住,村民提出的流轉需求眾口難調,還有不少屋主常年在外務工,無暇顧及老宅修繕需求。

  為了讓村民了解保護工作的緊迫性,劉琳走遍村中各個角落,為老宅拍照、登記,把照片發給在外工作的屋主。一場場討論會把村幹部、村民和規劃師團隊聚集起來,大家從爭吵不停,到漸漸達成一致,一個解決方案逐漸清晰:成立“回味鄉愁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以房屋、土地、山林和現金等方式入股。

  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環境,合作社發展民宿以及金絲皇菊等種植産業,用以反哺古民居保護,同時整合各級各類項目資金,讓老屋保護涉及的復雜産權和資金問題得到解決。

  “現在全村許多人都入股合作社了,不僅能拿到分紅,旅遊旺季生意忙的時候,周邊的人來幫忙還能拿到工資。”村民楊媛珍説。

  目前,合作社已經吸納100余戶村民以房屋、土地、現金等入股,籌集資金50余萬元,逾5000平方米的閒置老屋被係統改造成社區公共空間、兒童圖書館、老年活動中心和集地方美食、文化體驗、精品住宿為一體的旅遊服務中心。

  萬澗村村民自發組織黃梅戲表演。(受訪者供圖)

  要實現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不僅要“輸血”,更要讓村莊會“造血”。劉琳將自己在這裏的任務定位為“陪伴式鄉村規劃”。

  “從規劃、設計、建設,再到後期的運營維護,我們不僅全方位帶頭幹,更要一步步帶著村民跟上來。”劉琳説。

  在把芮家老屋改造成老年活動中心的過程中,劉琳和小夥伴們始終堅持兩點理念:切合老人需求和村民共建。

  帶娃的老人説:“兒童遊樂區在道路下方,灰塵比較大。”坐輪椅的老人説:“道路需要做寬些,這樣迎面遇到車時有空間避讓。”……一次次討論會上,村民提需求、團隊做設計,一個全齡友好的活動空間設計漸漸成形。今年3月底,老年活動中心投入試運作。

  楊家老屋得到修繕,成了民俗博物館;楊家花屋被改造成青年旅館;公益圖書館和露天劇場為孩子們帶來快樂童年。村民組織起詩歌協會、黃梅戲協會,樂在其中……古老村落的活力新畫卷徐徐鋪展,村民互助、村民自治、社會共助的模式也正逐步實現。

  萬澗村村民們在村中空地改造成的溪畔劇場觀賞表演。(受訪者供圖)

  劉琳的工作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而她卻説,這不是自己一人的功勞,所在單位的堅定支援、團隊的齊心協力和村民的積極參與,這些都缺一不可。

  劉琳説,駐村規劃師在幫村民認識世界,同時也在幫世界認識農村。自她進村後,陸續又有一些熱愛鄉村工作的年輕人,從天南海北來到萬澗村,加入她的團隊。

  而劉琳則馬不停蹄地踏上新項目的徵途。在她看來,駐村規劃師最後的工作是悄悄退出村落,“我們適時往後退,讓村民往前走,鄉村規劃才能持續走起來。”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