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遊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今年安徽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200多個

2023年05月13日 11:36:57 來源: 安徽日報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城鎮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和功能品質。

    “十四五”期間,全省力爭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有改造需求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5923個,基本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今年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計劃改造1246個小區,涉及居民23.44萬戶,計劃改造建築面積2267.13萬平方米。

    老小區新面貌

    住得更舒心

    路面翻新、雨污分流、弱電下地、墻面刷新……去年,滁州市瑯琊山腳下的野芳園小區,出現人人艷羨的可喜變化。

    78歲的倪玉慶老人走出家門,在廣場上晨練,心情舒暢。“去年小區全面改造,不僅鋪設了瀝青路面,暢通了消防通道,還實現了雨污水分流,更新了健身設施,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提起小區的變化,倪玉慶讚不絕口。

    野芳園小區位于滁州市瑯琊區瑯琊街道,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因建成年代較長,小區道路損毀嚴重,建築外立面墻漆剝落、雨污混流,公共照明設施缺失,強弱電線路私拉亂扯,自來水管道老化,缺少公共停車位,服務功能缺失嚴重,嚴重影響小區形象及居民的生活品質,群眾改造意願強烈。2022年3月,當地住建部門啟動了野芳園小區提升改造工程,改造後的小區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受到小區居民的一致歡迎。

    瑯琊區住建局負責人吳月介紹:“針對老舊小區佔地面積小的實際情況,我們採取先拆違建後拓空間的主導思路,拆除了老舊小區陽光房、樓頂搭建、庭院擴建等歷史違章建築,為後續提升綠化、增設停車位和加裝電梯等改造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2020年至2022年,該區先後對光明園等17個老舊小區實施整治改造,項目總投資約1.6億,改造面積約38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500余戶,改造內容包括小區外立面、道路、雨污分流、弱電、屋頂、新增機動車車位和非機動車車棚、新增健身器材、完善監控消防設施、綠化提升等。

    近年來,我省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惠民生擴內需、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重要抓手, 自2016年起,將其列入省級民生工程項目強力推動。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計改造小區5796個,完成投資259.3億元,惠及居民165.56萬戶。

    省住建廳房産處負責人表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關乎發展,關乎民生。我省在摸清老舊小區底數的基礎上,建立改造項目儲備庫。在改造前全面開展老舊小區“體檢”,了解小區建成年限、土地性質、房屋狀況、相關基礎設施、群眾改造意願等情況,係統診斷並找出“難點、堵點、群眾關切點”,靶向確定改造內容,建立改造項目生成機制。同時,強化要素保障,破解融資難題,挂圖作戰加快實施改造,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創新籌資渠道

    多元投入保障

    老舊小區改造成本高,資金壓力較大。在工作推進中,存在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不高,居民出資意願不強,地方資金保障壓力大等問題,迫切需要拓寬籌資渠道,加大金融支援力度。

    省住建廳房産處負責人表示,破解資金瓶頸,一方面,搭建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平臺,2021、2022年我省組織地市優選市場化連片改造項目,開展線上、線下招商,鼓勵建設公司、開發企業、運營公司等參與改造,簽約項目46個,投資金額超50億元。另一方面,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金融信貸協調合作,專門設計符合老舊小區特點的相關信貸金融産品,近兩年國開行、農發行支援我省老舊小區改造貸款金額16.27億元。

    傳統改造方式資金來源主要為自有資金和房地産開發貸,房地産開發貸産品利率高、周期短、需要抵押物,且安置類項目無法獲得貸款,籌集資金的壓力較大。為此,合肥市創新城市更新投融資模式,以多元投入保障城市更新。通過申報城市更新專項貸、土地出讓金返還、前期項目開發利潤滾動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破解資金難題。同時,實施主體還可通過開發的商業、停車場等項目,産生長期穩定現金流收益。通過打出一係列組合拳,解決了片區批量項目建設的資金來源,減輕自有資金投入壓力。

    一邊是熱鬧時尚的城市商業街區,一邊是破舊淩亂的連片城中村,走進合肥市包河區衛崗王衛片區,城中村與周圍的城市景觀形成強烈反差。

    為破解老城區舊改項目自身資金難以平衡的難題,合肥市以2.4平方公里的包河區衛崗王衛片區為試點,建立存量資源統籌協調機制,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承載力與片區開發強度進行匹配,對收益率高低不同的項目進行“肥瘦搭配”,反哺片區內安置房、學校、黨群中心等公益性項目建設。相關做法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向全國進行復制推廣。

    傳統城市改造項目是統一收儲、集中安置,經營性地塊單獨出讓,配套設施政府投資建設,若安置地塊復建面積較大,地方政府難以做到收支平衡。合肥市通過“肥”(經營性地塊出讓等)“瘦”(安置房建設、公共服務補短板工程等)搭配,以組合方式出讓,有效實現從“土地收入平衡”到“市場化經營平衡”的轉變。

    創新改造模式

    實現提質升級

    今年以來,全省各地積極回應民生關切,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進度,推進改造提質升級。合肥市召開老舊小區改造專題培訓會,打造縣區級示范項目。馬鞍山、宿州市組織設計師進小區,推進“一項目一方案”。黃山市在改造方案設計中融入“徽”文化特色元素。滁州市堅持體檢先行,摸清待改小區“難點”“堵點”;銅陵市結合城市更新,優化老舊片區改造方案,完善居民生活服務設施。池州市將主城區23個小區整合為3個大片區,採用EPC模式,實現統一設計、統一改造、統一管理。亳州、阜陽、淮南、安慶等地扎實開展前期群眾工作,提高業委會成立比例,發放民生工程卡,選聘義務監督員參與改造。六安市協調管線單位,推進小區弱電“四網合一”改造。

    合肥市堅持“拆留改”並舉,綜合採用拆除重建、整治提升和保留保護等方式,有效改善區域人居環境和城市品質。以王衛片區改造為例,一方面,對年代久遠、老舊雜亂的上下衛、吳夾衖等城中村區域實施徵遷;另一方面,對部分老舊小區、沿街老舊建築、破損道路和街頭遊園實施綜合改造提升,此外還將進一步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新建一批學校、衛生服務中心、綠地公園等。

    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合肥市加強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全面推進老舊小區的水電氣、通信網絡等地下管線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設施功能。同時,利用拆違拆臨騰空地,整合社區邊角地,新增文化休閒場地、體育健身場地、休閒廣場擴大公共活動空間。統籌民政、教育、衛健等部門,補齊小區的養老、撫幼、醫療等民生服務短板,大大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

    3年來,合肥市共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10個、涉及建築面積1368萬平方米、居民戶數15萬戶。實施老舊住宅加裝電梯973部。結合改造提升和規整水電氣熱信等各類老舊管線19萬米;通過整合小區的邊角地和拆違拆臨騰空地,共新增文化休閒場地4.6萬平方米、體育健身場地1.1萬平方米、體育健身器材615套(臺),增設地面停車位1.9萬個、新建地面停車場98個。新建改建托育設施8個、助餐服務中心15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4個、衛生服務設施28個、養老服務設施3個。

    淮南市田家庵區姚家灣片區城中村總佔地面積678畝,是全省現存最大集中連片城中村之一。淮南市分片推進城中村改造,把岸線治理與舊城改造結合起來。該片區涉及徵遷房屋67萬平方米,總戶數2785戶。目前,已簽訂協議2702戶、簽訂率97%,已拆除46萬平方米、拆除率69%。

    省住建廳房産處負責人介紹,創新改造模式,要推進多方協同共治。指導各地通過採取大片區統籌平衡、跨片區組合平衡、小區內謀求資金平衡等模式實施改造。對老舊片區項目進行整體打包和設計,利用拆違、廊下、屋頂、閒置房屋等空間,補齊停車、路網、“一老一小”社區生活服務短板,促進硬設施和軟環境整體提升。

    同時,鞏固改造成果,還要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對改造後的小區,因地制宜採取社會化物業管理、社區托管、居民自管等方式管理。如,蕪湖市鏡湖區福達龍昌花園改造項目,改造前開展規劃師進社區,引導居民全程參與,改造後建立社區和街區服務平臺,引入專業物業公司提供長效運營服務,形成“一核多元、共同締造”的社區治理機制。(記者 范克龍)

    

[責任編輯: 鐘紅霞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961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