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就能拿房。到時候,我從家到公司上班開車只要10來分鐘,特別方便。”近日,在科大訊飛公司上班的霍達告訴記者,去年9月,他通過“職住平衡”政策,在合肥高新區買到了人生第一套房。工作地即是生活地,減少了上下班通勤時間,霍達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期待。
“‘職住平衡’是指一定區域內的就業職工數量與居住人員的數量大體保持平衡狀態,即居民工作地與居住地在同一區域,從而有利于緩解潮汐交通,提高居民生活居住品質,減少大城市病。”合肥高新區建發局工作人員張玉梅告訴記者。
2021年10月以來,合肥高新區堅決貫徹“房住不炒”要求,在轄區內熱點房地産項目試點“職住平衡”政策,打造15分鐘工作生活圈,進一步促進了人才安居、産城融合高品質發展。
購房政策差異化,為企留才添“砝碼”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新興産業大量集聚,職工購房需求快速增加,高新區成為購房者關注的熱門板塊。尤其是一些房産項目成為“網紅”項目,吸引來眾多投資客,轄區內的企業員工面臨著“一房難求”的局面。
科大訊飛人才專員伍陽告訴記者,近年來,該公司通過校園招聘,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就業。他們發現,如果畢業生在兩三年內沒有安定下來,跳槽概率將大大提升。此外,公司很多老員工也有置換需求。伍陽的一位同事,之前在肥東安家置業,後跳槽到科大訊飛,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接近3個小時。
“他一直想置換,卻苦于新房搖號難,沒有合適的房源。”伍陽説,若能幫助員工就近安居,無疑將增加企業留才的“砝碼”。
為提升園區職工幸福感和歸屬感,2021年10月,在合肥市委、市政府和市房地産市場調控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指導下,高新區積極探索出臺“職住平衡”試點政策1.0版,對轄區房産市場進行供需調節,全力壓縮炒房空間,將有限的房源向園區職工傾斜。
在新建商品住宅項目登記搖號銷售時,提供不低于30%比例的房源優先用于剛需人群購房後,將同時提供不低于30%比例的房源用于園區13大重點産業的企業員工購買居住。符合限購條件的企業員工,只需滿足連續繳納社保滿一年的要求。
政策出臺後,以合肥高新區某一樓盤為例,2021年11月,該樓盤推出68套房源,登記為剛需的購房者有996人,選走房源34套,中簽率為3.7%;登記為“剛需+職住平衡”的有78人,選走房源15套,中簽率為19.2%;登記為“職住平衡”購房者的有36人,選走房源9套,中簽率為25%;登記為普通購房者的有496人,選走房源10套,中簽率為2%。“職住平衡”政策讓購房者中簽概率大大提高。
“職住平衡”再升級,員工就業家門口
“政策推出即受到了廣泛好評,不少居民呼吁擴大政策惠及的群體范圍。”張玉梅告訴記者。
去年7月,合肥市回應市民呼聲,將職住平衡房源比例提升至50%。同年8月,高新區推出“職住平衡”試點政策2.0版,取消了13大重點産業、學歷等限制,只要是工商稅務關係在高新區、連續在高新區企業繳納社保滿一年以上的企業員工即可享受政策,無年齡、學歷限制,進一步保障高新區企業員工就近買房。同時,在“職住平衡”購房者搖號前,拿出10%的房源用于重點領域高層次人才優先搖號。
“目前,整個購房搖號流程就變成了100套房源中,剛需擁有30%購房資格名額、重點領域高層次人才擁有10%購房資格名額、職住平衡擁有50%購房資格名額、最後未搖中的‘剛需+職住平衡+滿足限購條件’的普通購房者佔據10%購房資格名額。”某房地産項目銷售經理向記者解釋道,炒房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2021年下半年,霍達進入科大訊飛公司工作。一落戶,他就開始看房選房。在同事伍陽的推薦下,申請了“職住平衡”政策。2022年9月16日,他參加了心儀已久的樓盤搖號,一搖即中。
“如果沒有‘職住平衡’政策,我可能還要再等一年。”霍達感慨道,“職住平衡”政策讓他提前實現了安居夢。
在高新區中安創谷合肥騰訊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陳皇告訴記者,他和愛人都在高新區上班,第一次置業是在蜀山區,每天上班趕上道路擁堵,十幾分鐘的路程常常要走半個小時以上。晚上,他們又都經常加班到深夜,非常希望能在公司附近安家。因為名下有房,在高新區買房幾乎無望。今年2月,他們受益于“職住平衡”政策,終于完成了房産置換。
截至目前,高新區521家企業的2300多名員工通過“職住平衡”政策審核,731人成功購房。
多措並舉服務優,人才安居又安心
在張玉梅的辦公室,記者看到整整兩個文件櫃的申請材料。
“政策調整前,每個人的材料都是厚厚一沓。政策調整後,申請人只需提交身份證復印件、戶口本復印件、婚姻狀況證明、房屋登記查詢證明、社保繳納證明。”張玉梅向記者介紹,申請人通過企業人事專員遞交申請材料,“職住平衡”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對材料進行審批後,即可發放高新區職住平衡試點申報確認單。
為進一步提高園區職工的申報效率,今年3月初,合肥高新區試運作“職住平衡”購房線上申報係統,園區職工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線上申報。
“不僅是‘職住平衡’政策,我們還通過住房租賃補貼、保障性租賃住房、購房補貼等舉措,為人才從落戶高新到安家高新,提供全面保障服務。”合肥高新區住房發展保障處處長孔芬告訴記者。
去年11月,在合肥高新區重點産業企業工作的某位網友,在社交軟件上曬出自己的住房租賃補貼申請與發放資訊。
去年4月,該網友來合肥工作,8月在支付寶上搜索“人才安居”項目進行申請,9月就領到了租房補貼。
“感謝合肥市政府的補貼,一個月到賬1250元,租房不要錢。”該網友在社交軟件上寫道。
此外,以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為契機,合肥高新區成立了國有租賃公司,回購企業閒置公租房房源,改造為該區首個國有市場化租賃住房“長寧公寓”,提供房源1462套,可滿足約2000人租房需求。同時,各開發企業通過競自持方式,建設租賃住房4970套,預計滿足約7500人租房需求。
“高新區將堅持貫徹人才安居政策,解除人才後顧之憂,保障人才從安居到樂居,讓人才從‘搶過來’變‘搶著來’,實現‘産城人’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高品質發展澎湃動力。” 合肥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袁寧告訴記者。(記者 豐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