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遊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詩中寺鐘——丁寺鐘印象

2022年11月11日 16:11:19 來源: 新華網

    拒絕平庸,反對流行,追求卓越,打造個性,這是丁寺鐘水彩畫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

    十五年前,師兄唐躍出版了《藤花小屋讀畫》,送我一本,開篇即遇上丁寺鐘,書中寺鐘的插畫令我震驚,極度張揚而喧囂的色塊與光影,從《老家》到《丁村》,一路任意潑灑,隨心所欲,視覺殺傷力極強。

    感覺就這麼被固定了:這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畫家。

    山

    及至寺鐘成了我同事,走進他的畫室,看了畫作真跡,坐在他噪音很大卻霸氣十足的吉普裏,但見一臉的胡須如同他筆下密集的線條,毫不掩飾地勾勒出他特立獨行的藝術氣質和審美個性。

    時間一長,就悟出了些門道。在我看來,丁寺鐘的藝術個性一是現代性,二是唯美性,三是詩性。

    如果一個畫家需要一個身份定位的話,現代性就是丁寺鐘最鮮明的標簽。他一提筆,瞬間就會爆發出逆潮流的衝動,《老家》係列看上去是寫實的,可《老汪湖之冬》《青青坡上草》等顯然已將個人體驗、獨特感受、情感涌動,揉進了色彩、光影和畫面中,吳冠中的江南水鄉就是這麼畫的。以實寫實是匠,以虛寫實是藝,虛實相間成家,《老家》係列坐實了丁寺鐘的畫家身份。到了《丁村》係列,丁寺鐘已經完成了從現代意識到現代性的蛻變,丁村是丁寺鐘以姓丁的名義,虛構的一個村莊,嚴格説來,是一個意象。丁村是丁寺鐘徽州意象的藝術表達,不指向一個具體的房屋、河流、山川樹木,而是指向畫家內心深處對具體物像的把握、理解、體驗、感受和情緒,《日落丁村》是暮色裏的印象,濃厚的色塊、流動的光影、稠密的晚風、幽深的氣息以及村莊的寧靜與滄桑,像一壺好茶,香氣無形,卻又如絲如縷地從畫面裏漫溢出來。《飄》《荷塘秋色》《荷塘月色》等畫作,如出一轍。丁寺鐘的代表作《丁村明月》黑白色調中的遠山、民居、樹木、夜色、水氣氤氳,似有若無,若無若有,見不到月亮,但月亮又無處不在,遍地月光撲面而來。《荷塘月色》裏的荷花盛開在潑墨留白的中心位置,看黑白尖銳對峙,荷與花糾纏不休,那荷花竟有驚心動魄之感,而月色早已隱匿無痕。現實世界在《丁村》係列裏已經繁衍成畫家的情緒體驗,內化為畫家的精神世界。法國印象派認定,繪畫的寫實超不過照相技術,所以繪畫藝術是內心精神對現實世界的瞬間感覺和印象,感覺和印象才是真實的,才是藝術的。所以才有了莫奈的《印象日出》和《幹草垛》,丁寺鐘繪畫藝術的現代性與法國印象派繪畫有著理念上深度對接和默契,如《日落意象》《飄》《丁村古渡》《杏花村》等。

    入夜燈火

    畫家丁寺鐘在兩極之間穿梭和奔跑,他擁有兩個故鄉,一個是現實中的汪湖,一個是想像中的丁村;一個是地理上的故鄉,一個是精神上的故鄉。

    他在地理的故鄉中種植樹木,收獲糧食;在精神的故鄉裏感悟生命,安放靈魂。

    讀小説是讀語言和故事,看繪畫是看色彩和意境。丁寺鐘筆下的色彩紛繁而激烈,意境豐富而悠遠,最強烈的視覺感受是,唯美性。丁寺鐘將一大堆色彩堆疊、交錯、撕扯、融合在流動的光影中,畫面很美,很驚艷,直擊人心。丁寺鐘繪畫之美究竟美在哪裏?應該這麼説,在逃離了學院派和古典主義藩籬後,現代主義繪畫的美是不可言説的美,無可名狀的美。所以,丁寺鐘繪畫的唯美主義,來自于視覺誘惑,源自于內心體驗,實證于久久不忘。站在《日落意象》《庭院深深》《梨花落》等畫作前,美得意亂情迷,醉得恍如入夢,一時竟啞口無言。這時候,你會想起中國一個古老成語,叫“大美無言”。

    藍窗

    背起行囊悄悄潛伏到皖南鄉村,獨坐溪邊、村口、田頭、山腳,與他魂牽夢繞的鄉村進行深度的情感對話和精神交流,聽山風獵獵,看雲起雲落,于是就有了《吾鄉》係列創作的問世。《吾鄉》字面意思是“我的家鄉”或“我的故鄉”,這組作品,延續了丁寺鐘現代主義技法和唯美主義畫風。《吾鄉》是“鄉愁”的藝術呈現,是對傳統文化的堅持與捍衛,這時候丁寺鐘更多的像是一個詩人。《落寞光陰》《紅葉川》《溪口關帝廟》《春去也》《被水庫淹沒的村莊·回溪》等畫作,畫面很美,美得不忍直視,美得有些憂傷,而《在省道上眺望龍潭村口》《梨花又開放》等畫作則以唯美的抒情還原記憶中的吾鄉,或是重建了正在被風蝕的吾鄉。

    《吾鄉》中的丁寺鐘是矛盾的,有被改變的困惑與迷茫,又有正視現實中的癡情與希望。這種矛盾性,恰恰凸顯了作品的豐富性,拓展了作品的思想性。一個優秀的畫家注定了是一個有情懷的人,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或者就是一個詩人。丁寺鐘畫面是詩意的,當這種詩意的畫面延伸到對社會、人生、情感、道德與倫理的詩性思考與探索後,畫家就成了詩人。

    前不久在一次會議上,剛與寺鐘加上微信,打開一看,他的微信名叫“詩中”。

    想到要給這篇文字做個標題,“詩中寺鐘”,倒是恰如其分。(許春樵)

[責任編輯: 周雨濛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2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