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遊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安徽省推進新時代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

2022年11月11日 10:48:22 來源: 安徽日報

    明中都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安徽國保單位達到175處;全省博物館開發文創産品1200多種……記者從11月10日在合肥召開的全省文物工作會議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推進新時代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加大文物保護和管理力度,加強文物價值挖掘和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把文化傳下去。

    考古發掘研究取得新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積極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等國家重大課題研究,繁昌人字洞遺址距今約250萬年,是歐亞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古人類遺址,將亞洲人類起源提前了幾十萬年;東至華龍洞發現距今約30萬年的智人化石,填補了我國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演化關鍵證據。禹會村遺址發現淮河中遊面積最大的新石器龍山文化城址;潛山薛家崗、懷寧孫家城、固鎮垓下等一批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和古城遺址,成為長江文明和淮河文明的重要實證;特別是含山淩家灘遺址經13次考古發掘,被學術界公認為中華文明曙光的典型代表之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明中都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些都實證了安徽是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重要區域,彰顯了安徽在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探源中的重要地位。

    文物保護管理得到新加強。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安徽省紅色資源保護和傳承條例》,出臺地方性文物保護法規規章4部。十年來,全省新增國保單位118處,總數達175處;新增省級文保單位287處,總數達915處;大運河安徽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産,使我省世界文化遺産增至3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立項挂牌5家,位列全國第五。完成引江濟淮工程1600多公里文物調查、44處文物點的勘探發掘和遷移工作。十年來,全省累計完成重點建設工程文物保護項目500多項,出土陶器、青銅器、玉器等文物、標本近3萬件。加強文物修繕保護,完成重點項目1680個;省財政投入專項資金2億元,實施了革命文物維修項目255個。

    博物館服務功能實現新提升。十年來,我省加快推進綜合性博物館、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基本形成主題多元、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安徽博物館體係。十年來,全省新增博物館115家,總數達235家;新晉國家等級館26家,總數達43家,一級博物館由1家增至6家;公共博物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各類博物館突出主題,注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年推出各類展覽近1300個,開展社教活動6000多場,年均接待觀眾3000多萬人次。“我與安徽改革開放四十年”展覽獲全國十大精品特別獎,安徽博物院榮獲2022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讓文物活起來展現新成效。十年來,我省文物活化利用創新發展,文物與教育互動,與創意嫁接,與旅遊融合,各類文化遺産走進百姓生活。以古民居古村落為載體的民宿、研學等新業態蓬勃興起,22個古村落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堅持科技賦能、開門辦館,成為最受歡迎的“城市會客廳”;一些文物古跡、考古現場受到青少年追捧,成為“網紅打卡地”;遺址公園建設成效凸顯,成為文旅融合新亮點;全省博物館開發文創産品1200多種,“將文物帶回家”成為新時尚。全省31個紅色旅遊景點納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7條線路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記者 張理想)

    

[責任編輯: 周雨濛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1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