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院士攜手部分科大學子,趣講量子技術的神奇與魅力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幾年,網友的調侃把神秘的量子力學頻頻帶到人們視野,讓這門學科更顯深奧又神秘。7月13日晚,東方衛視播出的《未來中國》節目聚焦量子力學,在合肥設分現場,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和部分科大學子,介紹我國量子科技的發展與突破,並用一系列生動詼諧的比喻和故事講起了量子技術的神奇。
潘建偉院士
講中國量子科技發展
當天播出的節目相較以往有些特殊,在上海與合肥設了兩個現場。節目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來到了合肥現場。
2001年,留學深造的潘建偉學成歸國,克服困難組建了我國第一個量子實驗室,帶領團隊先後研發“墨子號”量子衛星,“九章號”“祖衝之號”量子計算機,使中國崛起成為國際量子科研版圖上的重要力量。
對於中國的量子科技發展,潘建偉院士自豪地&&,當前,我國不僅在量子通信方面處於領跑階段,而且在量子計算中的“光量子計算”“超導計算”等方面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他認為,科學研究是個持續的過程,做研究也可以從容一點。他&&,通過科普引起大家對科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網絡上還出現了一個對“不自量力”這一名詞的新解釋,即“不要自學量子力學,因為太複雜”。在談及如何學習量子力學時,潘建偉認為,量子力學作為很多學科的支柱,小孩可以從小學習,而成年人通過學習量子力學,更多的可以改變處理事情的態度。
量子科技還能如此有趣味
在合肥現場,節目還邀請了一些科大學子共同暢聊量子,包括中國科大大二學生,第九季《最強大腦》總冠軍白宇鵬,中國科大數學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楊昊辰。
楊昊辰在這個夏天剛剛從科大畢業,並已保送北京師範大學數學教育專業攻讀碩士。此次節目中,楊昊辰用生動詼諧的比喻講起了量子技術的神奇。“女朋友的心情有時就像量子一樣,表現出了疊加的性質。經典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方式,就好像是‘經典直男’,只有問清楚女友開不開心,才能對問題進行處理。而掌握了量子計算的‘量子男友’就不一樣了,他可以直接處理疊加態,管你開不開心,哄就完了,這樣處理問題的效率就提高了……”
實際上,本科四年期間,楊昊辰就曾多次登&,在學校舞&和一些綜藝節目中,用相聲和脫口秀的方式講科學。“我從小就對數理化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而且還特別喜歡和別人分享這些知識,稱得上是一種愛好了。”楊昊辰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數學專業學生,為準備此次量子方面的科普講解可謂是下了苦功夫。“越是前沿的科技領域,它的特點越艱深,專業性和通俗性就越難結合。我專門請教了量子方向的學長許多問題,查找了大量文獻資料,希望能把事兒講明白,兼具專業性和趣味性。”
楊昊辰説,未來,自己希望能做好數學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也會探索嘗試成為一名“數學博主”。希望能用通俗詼諧的方式分享專業知識,改變許多人對數學‘談數色變’的抵觸或畏懼情緒,讓更多人領略科學的魅力,讓科學的觀念深入人心,從科普方面推動數學學科發展。“節目錄製期間,我也和潘院士進行了大量交流,包括分享了自己選擇碩士攻讀數學教育專業的想法。他也鼓勵我説,覺得我很適合做科普類工作,讓我放手去幹。” 合報科學+融媒體工作室
合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