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遊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田保姆”賦能鄉村振興

2022年05月02日 09:21:47 來源: 安徽日報

    寬闊的村道,嶄新的樓房,配套的超市、廣場、幼兒園……走進蕭縣楊樓鎮新廷社區,記者難以相信,這裏曾是鹽鹼遍地的“窮窩窩”。“村黨組織領辦社會化服務組織,當起群眾‘田保姆’,提升了農業效益,改變了村莊面貌。”近日,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漢生説。

    近年來,蕭縣聚焦主導産業,積極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新機制,加速完善組織結構合理、專業水準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全産業鏈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為農業高品質發展和鄉村振興賦能,走出了一條“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土地提效益、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多方共贏的新路子。

    整合資源要素,做強服務主體

    蕭縣強化頂層設計,整合資源要素,培育不同類型社會化服務主體,明確各類主體功能定位,不斷壯大社會化服務力量,擴大服務覆蓋面。

    該縣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組織、農業、供銷、財政等13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土地托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整合村黨組織建設、社會化服務、農資供銷、財政資金等職能優勢,共同形成扶持社會化服務的強大合力。出臺《蕭縣開展農業生産托管服務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從托管主體、試點示范、綜合監管、基礎建設、項目支撐、政策扶持6個方面,加強對社會化服務工作支援,同時將土地托管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重要指標。

    為搭建社會化服務平臺,蕭縣以龍頭企業為骨幹,將分散的農業經營主體組織起來,建成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6個、全程機械化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13個,培育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916家、社會化服務從業人員8300多人,基本實現托管地塊服務全覆蓋。

    突出“三化聯動”,構建服務體係

    蕭縣農業産業集中度在80%以上,為推廣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統防統治、統供統銷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創造了條件。該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創新社會化服務體係,提升服務品質和水準,推動規模化、統一化和品牌化“三化聯動”,助力農業産業持續做大做強。

    依托916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統一推行“八良法”(良策、良種、良法、良肥、良藥、良機、良人、良效)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開展規模化農業生産經營,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耕、種、管、收、銷一條龍服務,同時健全縣、鄉、村、組“四位一體”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體係,擦亮“五彩”農業品牌。

    以6萬畝胡蘿蔔基地為依托,拓展“橙色”無公害農産品經濟;以4000畝蘆筍基地為基礎,發展“綠色”農産品經濟;推廣“村集體經濟+龍頭企業+科技特派員+貧困戶”葡萄産業發展模式,發展“紫色”産業農産品經濟;依托“中國辣椒制種第一縣”産業優勢,壯大辣椒産業規模,打造“紅色”産業農産品經濟;推廣“高床養殖+山林放牧”生産模式,通過吸收群眾務工和收購散養白山羊等方式,打造“白色”産業農産品經濟。

    聚焦強村富民,提升服務實效

    蕭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多層次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村集體創收和群眾增收致富同步推進。

    該縣實施“村集體+服務組織+農戶”三位一體聯動服務模式,村級黨組織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因地制宜開展農戶土地規模集約經營,自主或委託專業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將村集體協調優勢、服務組織專業優勢與農戶生産需求有機銜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實現“糧食增産、農民增收、村集體創收、服務組織獲益”疊加共贏。探索“固定收益”“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等多種利益分配模式,構建和完善農業生産資料供應,農産品生産、加工、儲運和銷售等環節相互銜接的全産業鏈體係,讓小農戶在農業生産、加工、流通等全鏈條中持續增加收益,推動小農戶融入現代大農業。

    據統計,由專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托管的土地,每畝小麥單季增産100公斤至150公斤,每畝玉米單季增産100公斤至150公斤,同時有效減少了農資及人力資源投入。2021年,全縣村集體經濟增收6000余萬元,全縣農戶凈增收4560余萬元。2021年11月,蕭縣被確定為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記者 何雪峰)

   

[責任編輯: 鐘紅霞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整合閱讀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861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