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開春意濃,最是春種好時節。
陽春三月,皖南山區,茶葉、油菜、水稻等都進入了生長關鍵期。田間地頭,村民們正在抓緊做好田間管理和春耕備耕,不少農技人員也在田頭給農民答疑解惑。
“今年春節,雨雪較多。春節過後,氣溫迅速攀升,我們第一時間安排農技人員走進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和涉農經營主體做好春耕春管工作,保障農業生産。”宣城市宣州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保障春耕備耕,宣城市及時印發蔬菜、油菜、茶葉等在地作物應對不良天氣的田間管理措施,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組織農技人員通過實地走訪和視頻遠程指導等方式為村民提供農業技術諮詢,加強對農作物的監測預防,科學引導農民清理“三溝”、追施肥料、防治病蟲害等,加強油菜等農作物的田間管理。
農技下鄉助春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全力抓好糧食生産和重要農産品供給……”3月2日,在宣州區楊柳鎮農綜站,科技特派員楊德三一邊念著文件一邊給鄉親們解釋。
“除了文件裏提到的好政策,今天我還要給大家講一講有機再生稻鑫兩優128和鵬優1269品種的特性。”楊德三的話音未落,現場就響起了掌聲。隨後,他就再生稻栽培技術、田間除草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知識,給現場的種糧大戶們進行詳細講解。
“乾貨滿滿,我們心裏有了底,勁兒更足了。”近年來,楊柳鎮大力推廣再生稻種植,目前該鎮再生稻種植面積達4000畝,頭茬平均畝産達650公斤,二茬畝産達250公斤,節本增産成效顯著。
水稻是宣州區的主要農作物,而與傳統水稻種植方式不同的是,有機再生稻種植意味着全程綠色種植,從育種到播種、收穫,用藥、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更嚴苛。
“有機再生稻的種植,既涵養了耕地,又提升了經濟效益。”楊柳鎮農技站站長魯新華説。楊柳鎮再生稻的種植是宣州區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強農的生動縮影。
今年,宣州區農作物預計播種面積164.8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預計面積為131.7萬畝,較去年增加0.65萬畝。計劃重點建設優質專用水稻單品種種植5000畝示範片3個,其中早稻示範片1個、再生稻示範片2個。每個示範片選擇一個品種,開展單一品種種植,推行訂單化生産,配套標準化栽培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生産技術,落實節水、節肥、節藥關鍵措施,提高示範片水稻生産水平與效益。單個示範片建立1000畝以上核心示範區,以核心示範區為主線,輻射帶動優質專用水稻示範片建設。
田間“巡診”察苗情
“前期陰雨天氣比較多,眼下天氣回暖,要注意做好田塊清溝排水工作,減輕漬害造成的影響,促進小麥根係生長。”近日,在宣州區向陽街道雙河社區種植大戶楊澤兵的小麥田頭,區種植業局糧油站副站長黃磊仔細查看著小麥生長情況,並指導田間管理工作。
眼下,小麥生長已經進入返青拔節期,正是促進弱苗轉壯、控旺防凍、防病治蟲的關鍵時期。在向陽街道等地,春節一過,不少農戶就下田忙開了,除草、施肥、清理土地,進入春耕生産忙碌季。楊澤兵今年種植了280畝小麥,受連日陰雨的影響,小麥是否正常生長成了他心裏的一件大事。
“針對長勢偏弱,出現缺肥症狀的小麥田塊,要及時追施小麥返青拔節肥,建議每畝追施10公斤左右的尿素。”黃磊根據苗情現場開出了“藥方”,並叮囑楊澤兵做好春季小麥紋枯病、蚜蟲等病蟲害防治,最大程度減少不利天氣的影響和病蟲害的發生。
據黃磊介紹,今年全區小麥種植面積約29.2萬畝,當前小麥多已進入返青拔節期,分蘗在1—2個,整體苗情優於上年,長勢較好。但前期的持續低溫雨雪天氣造成部分地方大田積水,不利於小麥生長,積水嚴重、田間濕度過大的小麥田,在氣溫回升後易誘發病蟲害。“建議廣大農戶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結合苗情做好當前小麥生産管理工作。”黃磊提醒説。
為不誤農時,保障春耕生産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宣州區建立“農業專家+科技特派員+農技指導員”三級農技人員包村聯戶體系,圍繞防災減災、苗情墑情監測等重點內容,組織農業專家、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看苗情、查長勢、送技術,手把手、面對面、零距離提供農技指導服務。
“近年來,我們一直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基層農技人員&&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提升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全區科技特派員總數已達70人。”宣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周業賢介紹。
棚內“檢測”知墑情
連日來,宣城市九連山珍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大棚內,小型耕田機在緊鑼密鼓作業中,工人們趁着晴好天氣,搶抓蔬菜種植栽培。
該合作社主營食用菌生産,位於古泉鎮的基地共有66個大棚。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改善土壤環境,合作社採取蔬菜-食用菌輪作模式,秋冬季種植羊肚菌等菌類,春季則種植生菜等蔬菜。
“剛才我實地看了一下,土壤還是很肥沃的,就是耕作層深度不夠,需要增施有機肥,提高畦面土壤厚度。菜苗種下去以後,澆水也要注意,不能把根部衝露出來,否則會影響生長。加強通風,減少濕度,減少病菌發生。”古泉鎮農綜站站長汪麗莉提出建議。
“這兩天趁着天氣晴好,我們抓緊時間整地,把早春的反季節紅葉生菜、紫葉生菜搶種下去。考慮到生菜成熟比較快,土壤淺一點沒有影響。後期其它品種蔬菜要考慮深耕,加強土壤有機物的補充。”九連山珍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雷平介紹道。
古泉鎮農綜站工作人員每人至少服務五位種植大戶,針對大家在農業生産中遇到的困難,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問題,每個月至少上門指導一到兩次。如果種植大戶有服務需求,農綜站會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對接,及時提供技術資料和信息。
截至目前,宣州區已組織24名農業專家、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601次,舉辦春季田管技術培訓54場,覆蓋農戶5213人次。下一步,該區農技人員將繼續指導農戶做好蔬菜、小麥、油菜等作物的春季田間管理,幫助解決春耕生産中的技術難題,為今年豐産豐收夯實基礎。(記者 沈薈 通訊員 陳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