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游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安徽黃山:重“見”鎮海橋

2021年12月22日 09:47:0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合肥12月21日電 21日下午,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有着480餘年歷史的鎮海橋修繕工程通過竣工驗收,達到恢復通行條件。

    去年7月7日,這座橋揪住無數人的心——受洪水持續沖刷及長時間浸泡影響,當天鎮海橋轟然垮塌。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俗稱“老大橋”,位於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素有“徽州第一古橋”美譽,是當地人的精神文化坐標。

    拼版照片:上圖為2020年7月7日拍攝的鎮海橋遠景。下圖為2021年12月21日拍攝的鎮海橋遠景。施亞磊攝 新華社發

    一場針對“老大橋”的“搶救”很快開始。2020年8月12日,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工作正式開啟。在機械設備的輔助下,工人對大橋構件應撈盡撈,現場打撈石構件超過4500立方米。同年11月12日,修繕工程正式啟動。

    修繕工程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確保文物真實性、完整性的原則上對鎮海橋進行復建,原有石料根據部位、強度、保存現狀,合理地篩選使用。根據測算,側墻及分水尖以上部分,老石料利用率達到60.77%,拱圈石老石料利用率達到76.22%,欄杆老石料利用率達到95.88%。

    身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老石工、老磚工們加入“搶救”團隊,深入蒐集徽州遺存古石拱橋的史料,繪製施工分件詳圖,並將榫接、鐵錠拉結、桐油勾縫等傳統技藝融入修繕過程。

    一些新技術同步助力“老大橋”的“重生”。針對修繕項目中實際存在的難點,施工方利用新技術,構建三維可視化虛擬模型,打造了一座數字“老大橋”,供團隊精準施工。

    拼版照片:上圖為2020年8月11日,鎮海橋被洪水沖毀後的場景(黃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下圖為2021年12月21日拍攝的鎮海橋近景。新華社記者 陳尚營攝

    歷史上,該橋經歷過多次水毀重建,此次修繕同時注重對該橋進行強化加固。驗收結束後,中國古橋研究專家、東南大學教授丁漢山認為,修繕後的鎮海橋盡量保持了它的原真性,同時也兼顧了安全性。(記者陳尚營、陳諾、劉方強)

[責任編輯: 劉曉君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41128187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