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寧國市開展山核桃、香榧産業發展調研,到肥西縣調研苗木花卉産業發展、和美鄉村建設,前往舒城縣了解油茶科技小院建設情況,在潛山、霍山等地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控調研……
過去一年,省政協委員、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副院長張龍娃步履不停,忙於工作的同時,也奔走在為民履職的火熱實踐中。全省兩會召開在即,作為一名林業專家,張龍娃將帶來一份關於《強化林業碳匯科技支撐能力,助力林業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提案。
何為林業碳匯?張龍娃解釋,這是利用森林的儲碳功能,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減少毀林等活動,吸收和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參與碳交易的過程。不僅有生態效益,還産生經濟價值。當下,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在積極利用森林碳匯來應對氣候變化。
“發展林業碳匯有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業等相關産業,是將綠水青山切實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我省森林資源豐富,擁有巨大的碳匯潛力,開發利用林業碳匯資源意義重大。”張龍娃&&。
作為林業大省,近年來,我省在林業碳匯領域先行先試,取得實效。“但不可否認的是,我省在林業碳匯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瓶頸,如碳匯計量檢測方法尚未統一、森林固碳增匯經營模式和關鍵技術尚需突破、林業碳匯經濟價值實現路徑有待探索等。”張龍娃説。
對此,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林業碳匯的制度與政策體系保障;加大林業碳匯科技投入,強化碳匯林業的科技支撐;加強林業碳匯人才培養,為實現“雙碳”目標輸送一批熟悉碳計量評估、審定、核證等領域的技術人才,滿足林業碳匯全鏈條需求。(記者 班慧)
【糾錯】 【責任編輯:鐘紅霞】

